用户规模与转化指标:产品下载量,用户独立访问量(UV),每日活跃用户数(DAU)、新增注册用户数,消费转化用户数、用户平均收入(ARPU)、各个环节转化率、留存率、活跃率等等。转化率(针对用户使用某产品或参与某页面活动进行分析)主要指标:产品/活动页启动次数,活动参与用户数,页面停留时长(TP),A/Btest各自转化率等。用户渠道分析(针对不同渠道人数、金额、趋势等变化)主要指标:渠道数量、渠道流量、各渠道转化率、各渠道投资回报率(ROI)等功能分析(针对用户在APP使用过程中转化情况)主要指标:各页面按钮点击量(UV)、页面访问量(PV)、页面流失率等用户画像分析(针对用户行为及其基本属性建立用户画像)主要指标:用户性别、用户年龄、用户所在地分布、学历、信用级别、消费行为习惯等
(UV、DAU、ARPU等术语不了解的用户可以阅读《如何深入解读那些运营专业术语》)
回答是:非常有用,如果你需要做用户运营就必须依靠数据。
在我之前的文章《一个小故事告诉你:运营在产品中的作用》将运营思维模式简单分为两种——用户化运营与数据化运营。
用户化运营:偏向站在用户角度考虑,更多时候会以用户角色代入消费场景,不论是换位思考或问卷调查,例如小故事中B做了很多的活动,提供抽奖与各种福利以吸引用户,促进用户发起指定动作,提高用户活跃度与件单价等等。用户化运营的好处是能更加贴近用户的想法,以用户感知为主导,一来口碑较高,二来用户忠诚度较好。不过在产品前期比较有效,中后期此运营思维模式将遇到很多问题。
数据化运营:不论是传统行业,更或者是互联网运营都离不开数据分析。在产品的前期,流量较少,用户较少的情况下,用户花运营可能比较简单有效,做个活动,流量暴增,好评如潮。但是当产品逐渐成熟,用户逐渐稳点,那么数据化运营则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将数据分解,将问题分解。大数据能告诉我们很多,原来这才是用户的画像?原来这才是用户的喜好?数据的分析往往能给运营人员新的视界与新的运营方向。闭门造车永远是不行的。
如上所说,做用户运营仅仅设想用户想要什么,然后利用“空大虚”的浮夸文案去忽悠用户,用户真的会买账吗?
我曾做过创业型公司的起步运营,几乎没有任何营销系统、没有太多用户基础数据,仅仅有的只有一堆用户手机号。在运营体系搭建的初期,为了做用户营销,我们通过简单的年龄段、APP使用周期长短为依据做用户分层,假设出不同层次的用户喜好,希望以此为奖励去激励用户转化。
这就像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是直到看到活动后的复盘数据,你才会发现大跌眼镜,出人意料。
我们以为A类用户喜欢青菜,可是萝卜的销量却同比上升30%。
我们以为B类用户喜欢萝卜,可是青菜萝卜他们都不喜欢,总体销量下降60%。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精准的划分用户,不仅仅是用户的年龄、地域分布、活跃度,更深入可以区分用户的渠道场景、行为习惯、消费喜好等等。我们无法强迫普通用户转换付费用户,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更加吸引、对症下药的手段,刺激用户加大、加快转化。
其实我们可以以电商为例,通过分析用户归类人群与等级,创造一个用户的标签组成为:20—35之间、男性、低收入人群、爱宠人士、天蝎座……,最近购买了一袋X品牌的狗粮,那么则另外一个标签与他相符的人,也可能在某个时间段产生这个需求。
如果以现金贷为例,通过分析用户人群画像风险模型等,给剩余额度较低与较高的人群分别发送30%与60%减息券促其复提,之所以给额度不同的用户发送不同优惠券,就是因为使其在吸引用户的基础上,控制成本,提高ROI。
数据化运营就是一个千人千面的过程,就像一百个人看蒙娜丽莎,就有一百种微笑。当用户运营到位,一百个人使用你们的产品,就有一百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