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收钱,但是挣得特别少,比如美国的连锁超市 Costco;
● 更有甚者成交一单就赔一单,比如淘宝上 8 块 8 包邮的卖家。
因此,本文所说的“免费产品”是“0 利润产品”的泛指。如前所述,这个“0 利润”也是泛指,可能是微薄的利润,也可能是负利润。
知道了免费的 4 种形式,接下来我们要分析,为什么这些公司要做这种“赔本买卖”。分析将从「成本」和「收益」两个方面展开。
比如我是开造纸厂的,厂房、机器设备就是我的“固定成本”,无论造 1 张纸还是造 1000000 张纸,这部分成本都是不变的;而纸浆、电费、人工等就是我的“变动成本”,纸造得越多投入得就越多。
免费能降低固定成本。以小米手机为例,雷军坚持的做法是“用 10 倍的研发成本做出 100 倍的销量”;用小学 2 年级的数学计算可知,在研发成本上,摊到每台小米手机上的固定成本只有其他品牌的十分之一。免费最大程度地刺激了销量,也就最大程度地摊薄了固定成本。
互联网公司的优势还在于,它们不仅固定成本低,而且“变动成本”趋近于 0,因此相对于传统企业,它们的免费更便宜。
小米销量再高,它的固定成本被摊得再薄,手机也不可能白送给顾客,因为每生产一台新手机都要投入原材料、芯片等不菲的变动成本;而微信的 APP,从七亿用户发展到八亿用户,相对来说并不会增加太多变动成本。滴滴、ofo、饿了么的早期投资人朱啸虎说,互联网公司赚第一个 1000 万要投入几个亿,赚第二个 1000 万可能就只需要投入几百万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前文讲了免费如何降低成本,但是成本再低,没有收入也是亏钱。那么这些公司是如何做到既免费又挣钱的呢?
1)试用期
试用期是让你体验产品,引导你后续为之付费,比如 Photoshop。但是,这种模式非常危险,很容易被后来者通过永久免费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