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行业的用户留存和实体业留住顾客一个道理,让用户留下继续用产品和餐饮店让顾客下次继续光临的本质相同,甚至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的本质也相同,土话就是“对脾气”、“合胃口”、“有惊喜”。用通俗的三个词就是:喜欢、认同、期待。
我觉得非常幸运,公众号的用户对我的号评价是:“我很喜欢你的公众号,有温度又有干货。”
第一个用户这么说的时候,我觉得受宠若惊;第二个第三个…第十个用户同样这么评价的时候,我开始对公众号有点自信了;到第20个赞评且至今没有收到差评的情况下,我完全开始相信“我的公众号真的既有温度又有干货。”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啊,对于我这种个人号来说,夸公众号就是直接的赞赏我,非常感谢各位亲的高度点评。(私人聊天就不方便截图了)
通过用户们给的反馈,我发现她(她)他们真的是“喜欢、认同、期待”我的公众号,喜欢公众号的文风和文章、认同文章的观点和技能、期待能出更精品的文章。爆款不爆款已经不重要了,只要内容继续延续风格和质量,他们和我一样相信我可以慢慢把公众号越做越好的,这一点我真的超级相信、也超级感谢他们一直的陪伴和鼓励。
喜欢是对一个产品最高的评价,就像画画的爱画自己喜欢的明星一样,喜欢你的产品的用户一定在默默的帮助产品在成长。当你的产品出现bug的时候,他们第一时间报送给你,并且不会卸载;当你的产品获奖、商业化变现的时候,他们打心底里替你高兴、为你鼓掌。
根据2010年8月份ZDC的2010年7月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调研报告,诺基亚、HTC、三星、苹果、黑莓占据中国90%的市场。查阅中关村手机特卖的相关报告,了解到当时最经典几个型号都是价格高昂,其中16GB苹果iPhone 4售价5200元左右、魅族M9(8GB)2500元左右、三星I9008是4500元、摩托罗拉Defy2300元、诺基亚N8售价3800元、酷派N930sh售价达6000元、HTC 7 Trophy售价3900元。
以上背景都能够反映出2010年的手机用户1000元是买不到好手机的,在这个背景下,专为发烧友级手机控打造的一款高品质智能手机小米1顺应而出,售价为1999元。用“千元机也能极具实力”的差异化竞争深得用户喜爱,买高品质智能手机在当时是一件很酷很有面子的事情,小米给了用户面子,米粉给了小米支持。
在后来逐渐壮大的发展中,小米一直遵循着“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的愿景。创造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为发烧而生”在路人用户看来就是一个口号,对于米粉来说是承诺。
是当米粉追捧工程师说“某个工程师万岁”时,工程师给的”有问题尽管找我“的承诺;是当米粉通过极致的精神力量建造了小米的世界后,小米公司的产品、技术、营销、运营同事都把米粉放第一位的承诺。
“当你真的信任了用户,用户也会信任你。”小米论坛最初的100粉丝也是MIUI操作系统的点火者。后来,小米特别发布了一部专门为感谢那100个铁杆粉丝的微电影,名字就叫做《100个梦想的赞助商》,把他们的名字一一投影到了大屏幕上,对他们表达了感谢。那一刻,他们中的很多人泪流满面。小米真的相信米粉可以帮助他们自主研发属于小米和米粉之间的操作系统,米粉也信任小米公司,这更是一种对小米团队的认可。
时至今日,在小米论坛里依然能看到不断有米粉输出小米产品的相关问题,尽管小米今年发布新品就被品玩吐槽一通,但是米粉们依然在支持小米的产品,他们期待小米研发出更极致的硬件产品,这种期待是长期喜欢、对产品认可的结果。
所以,我们回望自己的产品的时候,有没有认真的去想过用户跟着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产品工具好用』、『产品内容好看好玩有深度』、『产品背后的团队有趣』、『大家都在用』,如果我们的产品没有石墨文档的『好用』、没有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有深度』、没有微信的『高普及度』,有的却是今日头条每一次都要手机号验证的使用权限的『繁琐』、soul的『过于小众』,留存率应该是很难提升的,除非某一天大众人群的喜好开始偏向于『闲着无聊探索一下复杂产品、找出最小众的产品证明自己独树一帜』
网上流传对咪蒙的评价:“菜鸟实习生当她是专业知心姐姐,朋友当她是八卦百科全书,网友当她是无所事事暴发户。”
咪蒙和偶然因为《我是范雨素》而刷爆朋友圈的范雨素不同,范雨素的文章能够得到大家喜欢,作为她的老乡很开心,老家湖北襄阳也有这样坚持在平凡的世界里,切肤体会着生活艰辛的同时写下朴实无华的好文章,范雨素没有经过任何的写作训练,当然那篇文章刷完屏以后,各个媒体采访完以后,互联网上也再也没有她的消息。而咪蒙是山东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在《南方都市报》任职长达12年,任职首席编辑,深谙写作的各种笔措。
咪蒙的每一篇文章下边的留言都是“情感认同者”。她非常善于把文章写成自己身边事儿,开头亲切自然,结尾掷地有声。她是一个纯粹的知识精英,不受世俗、人格评价的影响,实际上已经把『自我』和『我的文章』分开了,她能够像所有互联网精英一样,拥有系统的写作方法论、用户分析方法论、造势营销方法论,所以不要觉得随随便便的就能成功,这里也给随意写写文章就希望别人喜爱转发的亲们打个预防针:『如果你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有影响力和自带流量的话,随随便便的日常吐槽是没有太多人喜欢看的,除非他喜欢你。』
咪蒙写的都是大众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她不仅敢于说出问题,也能开发出相关课程去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用户不仅认同她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更是期待她能系统的给出一个解决办法,咪蒙和她的用户一起在我们认为“有毒”的世界里相互认可、陪伴、喜欢、期待着未来。
每一个自媒体产品都是用户的精神食粮。它可以是如『领英』般的深度干货、可以是如『十点读书』般的心灵读物,总之要在用户心里留意下一个她们喜欢的标签。
9月底收到简书产品专题主编Q-misky的简信,大致意思是写网易云的这篇文章在产品专题中评论量排行第一,我重新去看了简书读者的评论,挑几个有代表性的给大家:
@Asirnmo: 腾讯除了有钱砸版权,我找不到听歌的感觉。@小小同学儿: 我用网易是因为我喜欢了一个用网易音乐的人,因为我想了解他,在就是网易有电台,有我喜欢的频道。@随风话雪: 有问题,有感情,商业化不冰冷。
用户的感觉是真实的,听歌的感觉跟产品视觉、产品基调有密切关系;网易云音乐的商业化没有影响到产品整体的功能布局、没有强行植入,都是有会员体系过渡到网易严选,以及和明星艺人做演唱会和专辑,和品牌赞助商在音乐这件事儿上深度合作,始终都是以音乐为中心,以盈利和用户体验共存的商业化模式。
网易云产品足够『好用』、『有趣』是让用户产生情感共鸣最直接的因素,用户留下来是为自己当初的情感寄托做一些努力,期待着峰回路转的网易云重新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