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两点很多人都有所考虑了,我为大家讲讲CLV和RLV可以怎么样去应用。
以奶粉行业为例,奶粉行业有一个特点,用户的忠诚度非常高。作为一个妈妈买了奶粉之后,不会转化别的品牌,除非宝宝喝了有腹胀或者腹泻。
假设一个妈妈是你的用户,她在不同阶段成为你们的用户,从S0到S5,S0代表,一个人从孕期开始就是你们的品牌用户,而她的CLV就是从孕期一直到宝宝很大到S5阶段都是你们品牌的用户。一直到最后依此类推。我们把本次活动带来的新用户,按照这个方法去计算,不同阶段的用户价值不同,把她们加在一起,我们就能算出,通过一次活动所带来的所有用户的生命同期价值是多少。
那么问题来了,按照这种模型我们应该只关注前面的S1或者S0或者S2,因为看起来他们对于我们而言价值更高。其实不然,对于新的妈妈而言,选奶粉的时候,通常会问已经有经验的妈妈该喝什么奶粉。所以你S3-S5这部分人虽然生命周期价值降低,但是转介绍价值会提升。
做这个系统需要花费一定精力,投入也很大,但是它的长期收益非常高。如果是小品牌,可能不能做这么全面,但是仍然有办法。可以选择把一部分样本用户,做为评估活动效果标尺。
如何识别你今天所做的创意,究竟是不是一个好的创意?
首先,创意或者活动本身,即产品的利益点Functional Product Benefits 或 Emotional Product Benefits,表达的内容是不是跟你想的内容,即消费者相信你的理由 Reason to Believe,是一样的?
接下来,你表达的内容与消费者听到内容,即活动本身的创意Campaign Creative,是否一致。
然后,你希望消费者记住的,即产品的差异点Point of Difference,与他听到的是否一致?
最后,他能记住的,是不是他真正的需求,即消费者需求Consumer Needs。
假设第一件事情到最后一件事情所有的答案都是Yes,这一定是非常成功的营销。
“某品牌汽车当年开发一个新车,主要卖点是后备厢空间特别大,于是他的广告创意里面放了三个美女,把三个美女绑架放到后备厢。结果消费者看完这个广告,记住的却是该品牌汽车在当时社会治安混乱下,助纣为虐,消费者理解的与该品牌汽车想表达的完全不一样。”
因为我之前在高露洁工作,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高露洁牙膏的广告案例。高露洁的一个子品牌,高露洁360牙膏在中国有接近3%的市场份额,这与它成功的广告不无关系。
在广告中,高露洁360是一个可以帮助你解决牙龈出血问题的牙膏,这是他想表达的产品功能利益点。
广告中解释道,牙龈出血是由于口腔细菌导致的,通过杀菌牙膏降低口腔细菌的同时,可以减少你的牙龈出血。为了让别人形象的相信并记住这个事情,广告中用户咬一下苹果牙龈出血了,拿扫描仪扫一下,看牙龈中有多少细菌?而用完牙膏3个星期之后,再扫描一下口腔,发现细菌减少了,再咬一下苹果,就不出血了。
这个案例就是典型地把①你想表达的事情、②你想说的、③消费者听到的、④消费者关心的事情 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