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要怎么选择,往往是看这个产品是否具有社交属性,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是否会展示在其他人面前。比如手机和服装,在生活中使用时经常会被他人看到,手机和服装的档次和审美也会从侧面解释使用者的身份,所以我们往往在营销时重点宣传这类产品的用户属性,告诉他们:只有你这样的人才配用我,让他们产生身份认同感。而洗护用品,那就是自己使用的了,你不说的话很少会有人知道你用的什么产品,所以用户会更关心实际的功能和效果。类似的还有如袜子,皮带等,有些人可能一身名牌,皮带和袜子却是杂牌的,因为不展示,所以也就不讲究了。
以上便是常规的宣传侧重点,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为了在宣传时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打破常规,推陈出新,用户属性和产品属性组合宣传,毕竟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讲究的人总归是越来越多的。大家都在侧重宣传产品功能时,我却重点宣传用户属性,那么我是不是就显得与众不同了?这里很典型的案例就是清扬。也是我们接下来要讲到的差异化定位的方法。
都说第一印象很重要,而识别作为用户了解产品的第一步,更是如此。怎么去宣传介绍自己的产品,直接关系到用户是否会记住你的产品,在脑中留有印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如何解读自己的产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户在这个阶段有哪些认知规律,顺应用户的认知规律是我们在这一阶段需要重点考虑的。
行业竞争越发激烈,同类竞品越来越多,而消费者在选择决策时只会从ta记得的两三个品牌中去选,再多的,ta不会去记。而整个市场信息越多,人们能记住的品牌就越少,直到最后进入只记住某一个品类的领导品牌, 即一个品牌领导一个品类的局面。
在同一片红海里面寻找机会的可能性已经不大,想要找到机会,唯有开辟新的蓝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差异化定位。特劳特在《定位》里说要寻找新的品类和空位,有些文章里面也提到需要发现新的维度。可是怎么去发现和寻找?他们却没有给出答案。
在识别阶段一开始我们提到了从用户属性和产品属性去宣传产品,其实这就是答案,市场细分也是这个原理。大多数的用户属性和产品属性早就存在,不管你划分或是没划分,它都在那里,关键是你有没有留意。当你注意到它们的存在时,经过刻意的划分重组就能产生新的定位。
按照用户属性去划分,寻找还未被占据的空位。如:性别、职业、年龄、家乡、地理位置、身份、爱好、标签、星座、学校等等。通过多个用户属性彼此组合,也能找到新的空位。
比如探探,基于用户地理信息主打年轻群体的社交,目前使用群体多为大学生群体,便是”用户地理信息+年龄属性+陌生人“的组合。比如脉脉,同样是社交功能,却是“行业+职位+实名”的组合。
上面举到的江小白和清扬洗发水营销成功的案例也是寻找到了用户年龄层和性别的空位, 才找到了市场。
按照产品属性去划分,寻找还未被占据的空位。如:产品功能、使用情景、产品端口、产品型号、成分、大小、价格等产品属性。
如酒根据口感和成分划分了啤酒、白酒、葡萄酒、鸡尾酒。如滴滴打车的营销广告即是针对的不同使用情景进行的宣传。通用汽车通过划分根据轿车的长度和大小,开辟了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的市场。
按产品属性划分寻找空位的方法是市场惯用的做法,因此很多产品的属性基本上已经没有空位了。不,应该说是,在新的技术诞生前,产品属性的空位已经不多了。而一旦有新的技术诞生,就会产生了新的产品属性空位,然后带来一大波的空位。一如智能手机兴起,带来了多少移动端的应用产品。
根据用户属性与产品属性的组合,产生新的属性和定位。这也是差异化最明显的定位,用户属性和用户属性,产品属性与产品属性,虽然也能组合,但同类属性组合越多,市场是越分越小的。学过集合的人都应该明白,他们是交集;而用户属性和产品属性的组合则是并集。
腾讯的QQ和微信同样是做社交,为什么腾讯在有QQ的前提下,还要坚持去做微信?
当时正值智能手机兴起,产品属性出现了新的分化,用户的注意力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如果只是单独把PC端的QQ搬到移动端, 那很可能今天微信会被别的移动社交产品所取代,比如说米聊。为了加强定位的差异化,微信加入了用户属性与原有的产品属性进行组合即:熟人+移动端+社交。微博、陌陌等都做陌生人社交,而用户属性里的“熟人”市场还属于空白,于是搭配上最新出炉的属性:产品端口——移动端,便有了我们现在天天使用的微信。
我们反复提到的清扬洗发水也是一个很好的营销案例,产品功能+用户性别的组合可以说打了宝洁系一个措手不及,可惜的是清扬赢了营销战,却输在了产品功能上。毕竟是一个没有社交属性的产品,对于男性来说,去屑去油的功能还是要比身份认同更重要,不是么?
借助已经在用户脑海中形成认知的事物,帮助用户理解和记忆。也即是捆绑记忆。
照旧,我们还是举个品牌名的例子,如果我们要开发一个帮助大学生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培训类APP,那么取个什么样的名字会比较合适呢?叫某某教育?(事实上,很多类似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APP都是这样取的) 。木仓科技有个做得比较好的APP,叫做驾考宝典,是一款帮助大学生考取驾照的应用,在大学生群体中占有率很高。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我们的APP取名叫做教考宝典呢?一方面,想到驾考宝典就能想到教考宝典,可以借助它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名气;另一方面,光是看名字,用户就能知道是干嘛的,相比于某某教育来说,已经大大减少了用户的认知成本。何乐而不为?
奥利奥刚在国内开始推广时,正值国家大力抓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那时候很多小学在早上的课间会为学生准备牛奶,当然,有些条件不太好的学校是豆奶。每人一杯,杯具自备。
就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奥利奥推出了那句经典的广告语: ”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泡的便是牛奶。即便是现在,小孩子也会经常喝牛奶吧,当他们喝牛奶时,也就更容易想起奥利奥。
这便是差异化定位的第四种方法:借助市场上占据领导地位的产品,与它进行关系捆绑,从而让用户记住你,即关联定位。
第二的战略:《定位》一书里讲到了美国租车业的一个案例,安飞士租车公司,由于无法撼动市场排名第一的领导地位,转而开始宣传行业第二的地位:安飞士租车仅仅排名第二!为什么选择我们,因为我们更努力!
事实上,当时的它并非真正的市场第二,与它市场占有率相差仿佛的还有全美租车公司。然而当它开始确立行业第二的位置之后,连续亏损13年的安飞士终于开始盈利了。
相同原理的还有七喜的非可乐策略,当可乐大行其道时,七喜宣扬自己的饮品是非可乐,强调了自己与可乐不同,即便它没有说自己是什么,但在可乐作为主流饮料的当时,承认自己不是可乐,已经是十分标新立异的定位了。说自己是什么,是一种定位;说自己不是什么,又何尝不是一种定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