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据如何驱动运营这个问题”,由于前几次我拿如“今日头条”这类内容型产品的个性化推荐举了太多次例子了,这次我们换个口味,来以电商为例聊聊通过基于数据来追踪消费者的“重定向广告”。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当你在某次访问电商网站A的时候,浏览了某件商品,虽颇感兴趣但却并不足以刺激你下单,过了几天,你在访问另一个B网站的时候,又看到了这件商品,当时会不会有种难道冥冥中自有天意连老天都觉得我应该买下来的感觉,为自己下单提供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即使这次你的理性依旧占了上风,依依不舍关掉了广告,但要是接下来又在C网站、D网站看到了这个广告,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她屡屡诱惑,挑动消费冲动,十有八九可能就会从心一回了。
对于你我这类饱经套路摧残洗礼的互联网从业者来说,不难发现这些所谓的“冥冥中自有天意”的广告曝光根本就不可能是纯粹的巧合,实际上,只是这些企业使用了一种叫做“重定向” 的在线广告技术。
那么这种“阴魂不散”的“重定向广告”到底是何方鬼怪屡屡纠缠我们呢?
其实它是一种针对已经浏览过网站的人群进行再次营销的广告方式。而这再次营销的实现,则必然需要基于用户上次的浏览行为数据。一般来说,这些企业会通过加入重定向广告联盟,来获取读取用户浏览联盟内其他网站时所记录的用户身份和商品信息的资格,进而将用户浏览的当前网站中动态的广告位替换成用户感兴趣的商品广告。
这是一个基于产品层面的“数据驱动运营”案例,“重定向广告”的实现需要在网站里插入一段追踪代码。
而除了案例所说的情况,以及内容型产品基于用户偏好数据的推荐机制之外,我们日常的其他运营工作也离不开数据的驱动。
比如当产品需要增加一个新功能,我们需要进行A/B测试,通过数据来证明我们新功能的可行性;
当我们希望提高用户留存率的时候,我们需要用数据去发现我们的流失用户都有哪些特征,我们的留存用户又有哪些特征来制定我们的留存方案。
比如说facebook就发现当新用户在注册完之后有添加好友行为的,他们的留存率往往比较高,运营人员便针对此情况设计了向新用户推荐好友的机制,而新浪微博在早期也发现设置了头像的用户其活跃度和留存率往往高于无头像的用户,运营人员便基于这个数据去对用户促使设置头像进行引导;
当我们要策划一个活动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参考以往类似活动(包括自己公司和竞争对手)的用户参与度,活跃的用户群体属性,来决定是否有必要在组织一场这种类型的活动。
诸如此类,可以说运营人员的日常工作根本无法脱离数据而存在,我们的任何运营方案都需要基于事实,有的放矢。而数据便是让我们找到这个“的”的基础,运营需要数据来驱动,才能最高效精准地触及用户最深处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