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聊不上的人,怎么都难聊上。陌生人社交,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强熟人潜力社交的初级阶段。新媒体解散着原有的熟人社交轨迹,将原本同型的一人或多人快速精准突破技术局限的连接,随着互动频率跟深度的递进,演变为熟人社交。而熟人社交会通过高频强空间的交互来维持并深入,例如频繁的线上线下沟通。而熟人社交同样有类似陌生人社交的特性,在熟悉之后,还是会不断因为兴趣、话题、需求、利益、事件来深化社交。
新媒体的特定场景下,陌生人的定义发生了改变,指是具有相似社交需求的同类人,具有迅速深度社交的可能性的人群。在陌生人社交的过程中接入熟人社交的规则,加入筛选熟人社交条件,如地理、性别等,引导陌生人基于相应的方式高频互动,并在社交需求轴范围内发散互动。
同样因为“新媒体运营”标签人群聚集的QQ大群,其实是社交成本不高的陌生人社交,但是经过熟人社交加入的定向的分流,以地区划分,以工作经验划分,线上线下交流…..熟人社交发生的场景或规则运用会加重陌生人的社交成本。
陌生人的社交成本决定了触发需求的深度,“摇一摇就找到你”,“你会珍惜吗?”,一旦社交建立的成本不高,原始需求就会被触发,更深次的需求则会隐藏。而只有让陌生人在低成本社交下连接,才有足够量级的陌生人进行同型匹配连接,继而引导在熟人社交规则高频纵横互动,不断增加社交成本,转变为多种圈子重合集中的陌生人熟人交互社交。
一个城市里,有同事圈,同学圈,亲人朋友圈,利益关系圈,那离开城市的成本就会趋高,就会反推人的各种社交频率需要增加,甚至需要主动付出代价。陌生人社交,也开始成为了城市社交成本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