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从一个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转向另一个供应商时所产生的一次性成本。这种成本不仅是经济上的,也是时间、精力和情感上的,它是构成企业竞争壁垒的重要因素。
当 COSTCO 遍布了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仅增加了权益含金量,也让这张会员卡牵一发而动全身。
等到下一年要续费的时候,背叛 COSTCO 的代价就是要承担生活中一系列的转换成本。大众面对已经习惯的事物,往往不愿意作出变化,这就不难怪 COSTCO 的会员续费率为什么可以达到惊人的 88%。
目前,全球有 8800 万 COSTCO 的会员。他们每年都会向 COSTCO 贡献一笔稳定且可观的盈利,但 COSTCO 面对会员却也有很“刚”的一面。
虽然对外一直声称自己没有黑名单,但江湖上却有不少关于 COSTCO 黑名单的故事流传着。
例如前几年加拿大的 COSTCO 门店,遇到中国大妈抢购雅顿胶囊,不到 3 分钟搬空一整个货柜,场面一度混乱,引起其他顾客不满。后来被传这几位大妈已经被加到了黑名单上,直到官方出来辟谣才让消费者继续安心地买买买。
还有网友@蒙村老吴 在知乎分享他的故事,由于将会员卡出借给朋友使用,以致于每次结账总是遇到困难,不仅需要多级审批,还差点被取消下一年的入会资格。
COSTCO 的退货规则一向比较宽松,一言不合就给你退货。但曾经有个会员把买了 8 年的打印机拿回去退货,理由是之前一直没时间,8 年后的今日终于腾出空来处理了。
最后怎样?COSTCO 不仅把这个会员当年买打印机和墨盒的钱退了,而且连会员费也一起退了,意思就是,你想续费我也不给你当会员了,既气人又让人挑不出毛病。
这种不成文的“黑名单”制度简直让消费者闻风丧胆,想来 COSTCO 买便宜货?只能顺着 COSTCO 的规则走。
这种面对不友好的购物行为绝不手软的态度,会流失一小部分“想钻空子”的用户,同时也筛选出更多优质、真诚的顾客。
不可否认 COSTCO 模式已经在国外成功,值得借鉴。但对于目前国内群雄崛起的零售市场,COSTCO 不仅要面对沃尔玛、家乐福等老牌竞争对手,也要在成熟的电商促销环境中吸引消费者也显得难上加难。
对于商品,COSTCO 是否可以保持强势的议价能力,依然以超低价格售出?对于中国消费者,是否可以摸准消费需求并成功说服他们改变原有的购物习惯,掏出一笔钱加入会员?这些依然是个未知数。
COSTCO 到底能否在中国零售市场分得一杯羹,把付费会员的商业模式再次跑通,只能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