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监理制度在国际上已成为工程建设组织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我国,监理制的实施是对传统工程管理体系的改革,尤其在IT工程的建设中引进监理机制已日益成为投资方的共识。北京德瑞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1997年开始,通过竞争先后在几个省市规模的大型IT工程建设中承担了工程监理工作,效果显著,深受业主的好评和领导部门的重视。在实践中,我们对监理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对IT建设工程管理如何与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接轨,提高IT建设的投资效益有了一些理解。
大型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知识密集、高风险的系统工程,不成功者屡见不鲜。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常出现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花了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计算机买了,网络通了,当然这些都是集成商做的,以后就成了“胡子”工程。为什么达不到投资的目的?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工程管理跟不上,缺少经验,不严格按工程建设规范办事是主要原因。
信息系统建设有自己的特点,有人将其比喻为“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也有人说是“三分技术,七分协调”,更有人说是“三分技术,七分实施”。不论哪一种提法,都说明了信息系统建设中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管理运行机制,这是比人才、技术更为重要的因素。
信息系统的建设是有风险的,据报道,一家咨询集团曾对美国24家大型企业开发的客户/服务器系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其中68%的项目超过了预定的开发周期,55%的项目其费用超过预算,88%的项目必须进行系统再设计。另有一家美国著名的调查公司SPR对美英两国的企业信息系统工程进行了类似的调查,报告显示,有30%~50%的客户/服务器项目中途放弃开发。国内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而未雨绸缪实为必要,防患胜过于修补,“秋后算总账”对哪一方也没有好处。对工程进行全程控制,引进监理机制是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工程投资成功率的重要手段。监理制的实施是对传统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在工程建设中实施建设监理制度。1993年,上海市开始了工程设备监理制度的试点工作。在国务院机构改革前,电力部、水利部、邮电部、机械部、内贸部等有关部门根据工程管理的需要,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也组织和筹备开展了工程监理工作。
1997年,北京市工商局“金网工程”在建设中实施了IT监理。目前,一些国际金融机构都把实行监理作为提供建设贷款的条件之一,世界银行在我国投资的工程全部要求进行监理。这表明,监理制已成为国际上工程建设必须遵循的惯例。
如果把计算机网络系统看成是IT工程建设的基础硬件设备,显然可以将IT工程监理在行业上归并于工程设备监理的范畴。当然,IT工程监理有着自己特定的行业特色,专家们认为,工程设备监理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十分广阔。
在工程建设中,监理工作有着不可替代性,是一种约束机制,监理工作是站在独立的第三方的立场上为业主服务。
对监理工作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对某种预定的行为从旁观察或进行检查,其目的是为了督促其不得逾越预定的、合理的界限(行为准则),因此,也可以引伸为监督,即发挥约束的作用。”并可以理解为“对一些相互协作和相互交错的行为进行调理,避免抵触,对抵触的行为进行理顺,使其顺畅;对相互矛盾的权益进行调理,避免冲突;对冲突了的权益进行协作。概括地说,它起协调人们的行为和权益关系的作用。”监理就是要在工程中发挥约束和协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