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一个点和两个面的道理后,你就可以正确分析竞争了,那具体怎么着手分析竞争态势?
请告别在大量的资料和报告中晕头转向,也不要一厢情愿拍大腿判断和分析,更不要断章取义耍小聪明,小僧以为,正确分析竞争你需要把握好三条看不见的线,也即环境线、逻辑线和需求线。
一般的策划都是从大环境分析开始的,这不是刻板的八股文所致,而是自有其道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你的竞争对手分析梳理清宏观背景,让你以更开阔的视野来看待各个竞争对手的状态。
如你所知,没有哪个企业是脱离时代背景或是市场环境独立存在的,并且这种环境风起云涌时刻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如果不顾大环境而孤立的分析竞争,你得出的结论肯定是不科学的。
举个可能不恰当的真实栗子,客户丢给你一堆产品资料,告你我的产品这个换代了,那个升级了,这些这些都到4.0阶段了,这个产品是不是很流弊?
如果你真这么以为那就惨了,因为客户产品研发是在几年前,对标的是几年前的竞争对手状态,现在你的产品是比自己以前和竞争对手以前厉害了,然而竞争对手难道睡着了吗?
AI成风,5G都商用了,分析对比竞争对手现在的产品后发现,客户的产品力处处不如人,呵呵。
所以说,别以为分析竞争是从竞争对手那一P开始分析的,其实你的背景分析就已经在为这部分做梳理和铺垫了。具体到这部分的分析只不过是放在动态的大环境中更加聚焦的看待各个竞争对手的状态。
这也就是很多时候你发现竞争对手的营销动作或是市场表现很难理解,你以为是对方在抽风,殊不知别人可能是迎着大风在起舞!
把握好环境线,就是要用动态的眼光和广角视野看待各个竞争对手,在动态中识别自己和竞争对手的差异。
俗话说得好,了解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而要真正了解竞争对手,不但得看他做什么,更要弄懂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也要判断其这么做的优劣。
犯尴尬搬运素材症的小伙伴多半是在这里吃亏的,事无巨细搬运别人传播过的素材毫无意义,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如果你只是单从传播素材方面就得出一些结论,你的结论大多数是别人做的好好好。
传播素材只是基本的资料或是对手营销的具体落地,你要做的竞争分析,不仅包含传播动作,还有产品对比、市场定位、运营模式等,你需要从这些蛛丝马迹中抽丝剥茧嗅到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战略意图或是对未来的布局等等。
当然,具体要分析竞争对手的哪些项,是根据你所写策划方案的类别来决定的,如果你是传播方案,那差异化定位、营销打法以及媒介策略等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是运营方案,那重点就是用户运维机制等的分析,活动方案,那重点就是资源、场地、模式等等。
总之,你要把握竞争对手所见内容的背后逻辑,切忌看到落地素材就归纳总结,这样看似合理其实流于表面。
正确的思路是,收集资料看到落地素材后问竞争对手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真的有效吗,合理之处是什么,如果不这样做还可以怎么做,我可不可以这么做,还可以怎么做。
一言以蔽之,通过落地素材看策略、看意图、看布局,这样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真正弄懂对方到底是怎样的状态,也才能够科学得出你的核心观点或是结论。
要想做好竞争对手分析,很关键的一点是要弄懂竞争的核心,否则很容易跑偏或是在门外绕来绕去。那么,竞争的核心是什么?
白天996晚上野狼disco,混迹行业这么久你一定知道,任何产品或服务的本质都是满足一定的消费者需求,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心累的是,在这个产品过剩年代,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有很多,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就不得不展开竞争,让自家产品或服务进入消费者购买清单。
所以说,竞争的本质是为了争夺用户需求满足权,竞争的核心是围绕着消费者需求寻求突破。
很多小伙伴或企业错误以为,竞争是为了打压竞争对手,总是看竞争对手不顺眼,一直咬着人家不放,方向都搞错了做出来的营销可想而知。
这么看来你会发现,其实很多时候,企业真正的竞争对手并不一定是隔壁和你卖同样东西的友商,有可能是其他区隔、甚至其他领域的隐形对手。有句话说你爱吃的方便面是被外卖打败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样,有的公司你以为是手机公司, 其实人家是软件公司,有的你以为是科技公司,其实人家是游戏公司……
作为策划人员,一定要警惕有些客户牛气哄哄说他的产品没有竞品,自己没有竞争对手。也许,客户没有摆在明面上的直接竞品,但不一定真的没有竞争对手。
在这个竞争蹬鼻子上脸的年代,蓝海真的少之又少,如果真的没有竞争对手那你的产品怎么没有大卖?很多时候所谓的没有竞争对手,极有可能是需求被跨界满足了。
一个企业的竞争对手有很多种,核心竞争对手、直接竞争对手以及潜在竞争对手等,虎口夺食的是台面上的竞争对手,连老虎都吃掉的往往是那些来自其他领域的隐形对手!
被需要比我重要更重要,基于竞争核心分析竞争才能明白真正的威胁是什么,也才能够找到真正的机会点,营销是为了让消费者更好地感知到你的产品可以满足他的需求,所以分析竞争,眼睛一定要盯着消费者需求。
别以为策划方案中竞争对手分析短短几页,你就可以等闲对待,也不要因为别人写的竞争对手很水你也依葫芦画瓢。
策划毕竟是个脑力活,脑子还是要动起来的,不做竞争分析,硬盘分析竞争,一个点、两个面、三条看不见的线助你的发际线还能多坚守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