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上往下捋。像阿里这种大公司,很多大老板都带很大的团队,很多人,包括一些中层leader,其实他们是根本不可能知道下面的人具体在做什么的,了解下面的人工作的方式,第一是开会,第二是工作汇报,第三就是周报。但开会不可能他们每次都在,也不可能每次都跟下面人讨论工作细节。汇报的问题就是级别差的太多,也够不到跟你汇报,也不可能成天听汇报,那你也不用干别的事情了。而周报的话,你根本不可能都看,第一看不过来,因为人太多了,第二一般都看自己的D(下级)的周报,至于自己D的D、D的D的D,根本就不会看的,第三太细的东西,看了也会一头雾水。
所以,周报的终结,意味着领导必须花更多的时间了解业务、了解每个人的具体工作,一方面他们只能花更多的时间,参与到员工的实际工作中来,比如参与到更多的业务的沟通和讨论环节,一方面他们也会鼓励下面的人经常来找自己沟通,再个大领导还会逼迫自己的D的D,和自己的D增加更多的沟通。这样,整条线上的员工都会把平时的时间多放在业务上(被领导一问三不知,后果很严重的,级别越高,对前途影响就越大)。其实日常的沟通讨论才是了解业务最好的一种方式,流于形式的汇报,本意挺好,搞着搞着,都会变味,这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惯性。
有一次冠华(五福活动的总负责人,蚂蚁金服我最佩服的人之一)跟我聊天,问我,类类,你觉得老黄牛精神重不重要,我说,当然重要啊。冠华说,其实老黄牛精神是所有阿里人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
在阿里,踏实做事是本分,但你要想升职,爬的更快,还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在团队中的影响力。真正的影响力,应该是在项目中发挥绝对性作用、行动力强、敢担当、能拿结果、情商高、能够带着下属带着项目组的人一起成长进步,大家真正打心底里认你、服你。但我在阿里的这三年里,看到却是有些人对这个影响力早已经曲解了,很多想往上爬的人,并不是把精力放在了业务上,而是花了大部分时间,用来对上,比如汇报,把PPT做的目标高远,宏大漂亮,至于有多少能落地,再说。所以很多人的口才很好,好到有些人能拿一个他第一次见的PPT(因为不是他做的),一样能洋洋洒洒地过关。再就是包装业绩,编好话。更有甚者,拿下属的功劳去邀功。可怜了那些真正做事的人,辛辛苦苦干那么多的活儿,很难升职,还不如汇报的漂亮、说话好听、关系搞的硬一点。
所以我看到的是,很多人的工作根本就不接地气,表面功夫做的很足,能落地的很少,不接触用户,不重视用户,不敬畏用户,在用户身上、客户身上、业务的理解力和思考力上,做的很不扎实。时间对于每个人永远是公平的,每天都是24小时,做的多就必然想的少,想的多必然做的少,平时做的能落地、出结果、用户和客户认可的东西少,那就只能在周报上,下功夫了。
只是一个小小的周报的取消,却说明了阿里高层看到了问题的本质,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和改变这些不良风气的决心。某些不专注业务的人,未来压力会更大。而认真做业务的人,如果他们聪明一点,则意味着机会。
三、一份标准的周报格式,应该是怎样的?
话说回来,阿里取消周报,不意味着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也都要取消周报。周报的意义,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领导。倘若阿里的每一位领导对所有员工都知根知底,那周报写不写都没有意义了。关键是阿里实在是太太太大了,问题的原因也太多太复杂了。
对于一般的公司,周报还是有必要写的,比如我现在的公司,那周报的标准格式应该是怎样的呢?以下是我的理解(仅供参考,如不认可,当我没说),从上到下依次为:
把每周你或者你的部门,对业务、KPI 起决定性作用的重点工作内容写清楚。只写关键动作,也就是做了什么事,取得了什么数据结果。
2、本周的工作总结
包括三项:
1)工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解决方案是什么,后续时间计划是什么;
2)工作中需要其他同事配合和协调的,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
3)工作亮点:本周工作做了哪些成绩和结果,如何做的,反应在数据上是怎样的,后面要如何优化,时间计划是什么。
3、下周的工作计划
包括:下周要落实的工作项目有哪些,分拆的行动点是什么,预期的数据指标如何,时间计划如何,这几项工作内容即可。
其他的,但凡是与业务进展没关系的,比如工作感想、工作决心,等等,字数必须精简、凝练,能省的废话全都省掉。
阿里这次取消周报事件,给所有互联网公司提了个醒,也让很多大公司、小公司深思这背后的原因和道理。我在阿里待了三年,当年我降薪降职去阿里,目的之一也是为了了解阿里之所以伟大,其背后的原因,我在这样一家伟大的公司里,认识了很多人,看到和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悟到了很多东西。作为一个互联网人,我把阿里这段经历,也视作了一堂职场必修课。感谢阿里!感谢蚂蚁!
变则通,通则达,作为一家在互联网大潮里乘风破浪一路走向伟大的公司,一个小小的事件,让我有理由更看好阿里的未来!
老东家蚂蚁金服上市在即,在此也恭喜蚂蚁金服还在车上的同事们,感恩那些在蚂蚁曾经照顾、关心、帮助过我的人,祝阿里、蚂蚁未来更加强大!更上层楼!
作者:类类,栀枝微课CEO,畅销书《运营笔记》作者,前蚂蚁金服运营专家、猫扑网运营总监、酷我音乐产品总监、360手机粉丝运营总监。国内最顶级的社区运营专家,也是国内最早的新媒体工作者。目前创业中,在线教育平台“栀枝微课”&自媒体“类类有话说”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