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语言博大精深,无论中英文,都有着一字多意的“双关语”现象,这就为语义逻辑的转化带来无限可能。
在美剧《广告狂人》里,主人公唐·德雷柏为大客户“好彩牌香烟”提案,当时好彩正陷入全社会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质疑浪潮中,他们希望广告公司可以给出应对措施,而当时的唐根本没有对策,就在他不知所措的翻看资料时,发现香烟是经过烘焙的,于是灵光一闪,提出一句广告语——It’s toasted.
It’s toasted一语双关,既有“烘烤”的意思,也有“被祝福”的意思。既然你无法证明吸烟无害,不如干脆跳脱原先的逻辑,告诉消费者,我们的香烟是被祝福的。
正如当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入主奔驰母公司戴姆勒之后,有个段子讲的——“买沃尔沃、买奔驰,不都图个吉利嘛”,人们只是想图个吉利而已,至于是否有害健康,好像也没那么重要。
《广告狂人》中的这个香烟品牌其实是真实存在的,时至今日,It’s toasted依然印在它的包装上。
这种利用“双关语”来转化逻辑的文案还有很多,例如马英九的竞选广告文案——“马上就好”;奔驰C级的高考借势文案——“不会选的时候,一定要选C”。
文案是一门关于说服的艺术,当你无法用简单的方式阐明道理时,不妨试一下这种巧妙的“傻瓜”逻辑,或许就能产生“一句顶十句”的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