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物最近90天的投放数据中,达人粉丝的男性占比为52.85%,女性占比47.15%。
这和抖音官方公布的《2020年抖音用户画像》男女占比几乎一致。
年龄段层面,得物投放的达人有了明显偏好,其中粉丝18~23岁居多的达人占比48%左右,和抖音整体用户年龄占比产生差异。
苹果用户占比能够一定程度反映消费能力,在得物投放的达人中,粉丝苹果手机较多的占比达到了78.79%。
由此可见,得物在投放时选择合作达人,用户画像更关注这3个维度:
得物投放的达人类型中,剧情搞笑类占比最高,为34.8%,其次是美食和游戏类。
为什么合作的达人类型中,美妆类占比反而只有0.7%?
因为美妆类达人是美妆护肤品投放的主要战场,这类达人的报价也是水涨船高,整体价格比剧情搞笑类CPM高出6倍以上。
基于得物的投放目的及投放量,我更愿意相信筛选达人时他们更关注的是CPM,而不是类型。
现有的达人类型比例,只是根据CPM筛选条件下,自然而然得到的结果。
抖音最新日活平均为6亿,得物90天投放金额1.24亿,预估播放量76亿次。
按照平均值计算,单个抖音活跃用户在这90天内,平均会看到76÷6=12.7次有得物植入的视频。
而得物的复投频率更是频繁,大多数投放费用都用来复投,其中某个达人90天投放了13次,相当于每周投放一次。
复投达人的用户画像没有明显偏好,共同特点是CPM越低,复投频率越高。这也印证了上面“筛选达人更关注CPM”的结论。
植入内容中,除了突出得物“正品保真”和“价格划算”两个特点。多数达人的视频内容,还会加上具体推广类目。
达人视频人设有明显喜好时,会根据粉丝兴趣选择推广产品。
例如:某个达人日常视频人设非常喜欢乐高,得物投放时也会选择潮玩产品。
当达人视频人设没有明显喜好,推广类目会根据达人粉丝画像而定:
引出具体类目前,还会以某个知名度较高的大牌产品作为示例。
例如:推广配饰会以Tiffany、LV包包引出,数码会以iPhone 13引出。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得物投放的内容策略,大概是:通过高知名度大牌产品,体现正品+划算两大特点。
从投放数据来看,花费1.24亿,预估播放量76亿次,CPM为16.32元。
先看看3个主流渠道kol价格:
B站平均CPM>500元小红书、小红书平均CPM>800元、公众号平均CPM>1200元(此处CPM为大概参考,实际CPM和产品及投放量有直接关系)。
相比这3个主流渠道,得物在抖音投放的CPM性价比非常高。
既然得物投放目的为品牌广告,衡量广告效果最基础的因素就是品牌认知度。
得物把品牌广告的基础“重复重复再重复”发挥到了极致,通过微博搜索关键词“得物抖音”“得物广告”。
可以看出用户对得物的印象非常深刻,甚至于看到达人露出某个产品的时候,就能猜到下一句“这是我在得物买的…”。
而得物传达的“正品保真”和“价格便宜”两大特点,也在潜移默化影响着用户心智。
通过社交平台的用户讨论来看,得物在常见的品牌广告渠道:电梯广告、综艺冠名等,基本没有投入,广告费用几乎都花在了抖音。
3个月消耗1.24亿,一年消耗5亿左右是什么概念?拿几个国产品牌来对比看看:
相比之下再根据广告曝光频次来看,得物的投入产出比非常高!
再者,投放抖音达人可以实时回收数据,即时衡量单个达人的投放效果,这也是传统品牌广告渠道所不能比的。
如果合作的达人和目标用户高度匹配,用户转化路径足够顺畅的情况下,甚至可以通过ROI来衡量投放效果。
得物在抖音的投放究竟算品牌广告还是效果广告,界限好像也越来越模糊。
从内容层面来看,得物非常简单粗暴,大多数植入内容和剧情毫无关联,衔接非常硬,完全不值得借鉴参考。
和大多数品牌的精细化投放相比,这样粗暴的方式确实会造成资源浪费。
《闪电式扩张》这本书中有个核心思想:踩中风口,面对市场的不确定,优先考虑的是速度,而不是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