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是企业实现管理科学化的基础。只有信息化,事前的计划才能更科学、合理,事中的控制才能及时、有力,事后的核算才能准确。信息化可以减少管理中感情因素的影响,所有作业单元在客观信息面前完全平等,以真实信息为基准可以避免责任双方的直接交涉,消解管理监督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实施成本责任流管理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组织结构重组、责任制度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保障。
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是功能部门制,是一种树型的组织结构,即按照不同的功能和职能设立不同的部门,每个下级部门从属于某个上级部门,在这种组织结构下,每个单元都由其上一级的功能单元进行管理,工作质量由上级评价,决策由上级进行,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每一级都会把责任推到上一级,导致扯皮和责任不清,其最直接的后果是使产品设计制造过程执行时间长,产品成本高,它已不能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因此,必须改造传统的功能组织结构。面向市场的组织结构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以外部或者内部客户作为每个业务单元的业务输出接收者,这样每个作业的执行结果都可以得到及时、正确的检验,所有客户都可以对业务输出结果进行满意度评价;二是跨越传统的功能部门边界,将原来割裂的业务过程集成起来,减少了不必要的部门间协调和可能出现的扯皮现象。这种组织结构给企业从根本上缩短市场响应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服务和产品质量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采用成本责任流管理模式将使企业改变传统的按照功能来配置人员组织结构,变成按照要实现的主要业务流程来配置,从而大大缩短主要业务过程的处理时间,降低产品成本。
企业信息化需要集成的信息系统,以使各方面信息及时、有效、准确地传达到有关作业单元。信息技术支持是能够对成本责任流进行模拟执行、监督仲裁的技术基础,是成本责任流实现正确流动的技术保障。成本责任流管理的信息支持系统应该覆盖企业业务流程的各个部分,即每一个作业单元,以使全部的成本信息完整、准确地传递到相应环节,从而保证成本责任流管理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