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经营中,施工企业参与相关产业、公益事业如果缺乏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决策失误,将有可能导致血本无归,使企业“元气”大伤。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风险无处不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规范和完善的过程中,加强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减少和避免风险损失,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参与市场竞争的订单风险。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国外市场一体化,施工企业面临的对手不仅仅是国内的,还有众多实力雄厚的国际建筑承包商,这将使竞争本来就十分激烈的国内建筑市场雪上加霜。同时,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规范,原有的地区和行业保护被彻底打破,企业跨地区、跨行业流动并承揽任务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表面上看市场大了、投资增了,实际上是竞争越来越激烈、承揽任务越来越艰难。尤其是与国外企业相比,无论从整体实力,还是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我们都逊人一筹,很难与之抗衡。特别是一些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与行业、地区主管部门脱钩后,将完全靠自己在市场中搏杀、生存和发展,如果没有足够的任务订单作保证,企业生死存亡将受到严峻考验。
低报价中标的效益风险。工程投标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格的竞争。由于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施工企业在投标中,不管投资多少、规模大小、施工难易、利润肥瘦等因素,到处撒网,四面出击。为了中标,不惜花血本、走关系、摸标底,竞相压低报价,对成本、利润缺乏科学、缜密的分析和预测,隐含了一些不可见的让利因素,低报价中标使企业不得已而为之。施工企业让利的平均幅度高出工程造价的10%以上,有的甚至降到40%多。加之一些中介机构提取中介费的比例一般在2~5%,使项目油水几乎榨干。有的企业抱着“只要能中标”的思想,饥不择食,把获利的希望寄托在变更索赔上。还有一些资金不到位、手续不齐全的垫资项目等,企业的效益更是无法保证。如果企业在管理上再存在漏洞,不能很好地消化投标时的让利因素,势必出现亏损的风险。
履行合同承诺的信誉风险。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依法经营、履约经营。工程一旦中标,合同一经签订,施工企业作为合同的主体,必须全面履行合同条款,兑现对业主的承诺。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施工企业履约的难度越来越大。比如,在工期上,因工程款拨付不及时、征地拆迁不到位、驻地群众干扰施工等,影响总体工期目标,即便不是施工企业的责任,业主也会出示“黄牌”甚至“红牌”,使企业信誉受损。在质量创优上,如今的质量是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企业也把创信誉建立在出精品、名牌上,但在没有实行优质优价管理的情况下,使本来就“油水”不大的项目难有更多的投入实现创优目标;甚至可能由于甲方指定分包商、材料供应商而造成的质量缺陷,施工企业却面临巨额的质量等级违约处罚。有的业主规定中标单位必须在开工前提前打入数额极大的保证金(有的高达中标价的50%),使施工单位的履约风险更大。还有一些高、难、新、尖工程,特别是对周边建筑物和人生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如果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而出现闪失,就会惹出捅天大祸。信誉就像是企业的命根子,如果出现问题,企业苦心经营多年的品牌将会毁于一旦,蒙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提升企业经营层次的投资风险。作为现代施工企业,仅靠生产经营将很难有大的作为和发展,必须实行生产经营、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同时并举,提升企业的经营层次。但所有这些,都必须以投入为代价,以投资作保证。一些先进的大型设备如地铁施工用的盾构机、大吨位、大跨度架桥机、高速公路摊铺机等,每台价值几千万元。如果花巨资购买了又中不了标,企业就要承担设备闲置浪费的风险。在投资开发高新技术方面,有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风险;加快知识更新和人才培养的投入,要冒人才流失的风险。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建筑承包商对国内企业人才的争夺,将使国内施工企业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在资本经营中,施工企业参与相关产业、公益事业和证券市场的投资等将成为必然,如果缺乏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决策失误,将有可能导致血本无归,使企业“元气”大伤。
股东的收益风险。随着企业改制步伐的不断加快,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将逐步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建筑业是微利行业,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因此,吸收社会法人和自然人入股较为困难。从一些改制企业的实际情况看,把解决股东来源的问题依托于职工持股会(或工会社团法人),以满足有限责任公司两元股东的要求。而职工持股会成立的基础在于历年留下的节余部分划转,铁路施工企业还实行1:1的配股政策,以此吸引职工出资入股。但从目前施工企业的经营状况看,股东分红的收益十分低微甚至很难保证。此外,还存在政局变化、政策因素以及不可抗力等自然灾害而导致的潜在风险。
靠理性思维避险,增强防范能力。在风险众生的环境中,施工企业如何规避风险,必须首先解决好“防”的问题。
一是风险意识要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各级领导必须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深刻认识风险的危害性,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分析方方面面的风险,制定应对风险的有效措施,做到在顺境中居安思危,在逆境中居险思变,化解、控制风险,使企业在风险中稳步发展。
二是风险分析要超前。规避风险首要的环节必须做好预测,把可能产生的风险分析透彻。这种风险既有企业某一经营行为可能产生的单体风险,又有企业生存发展所面临的总体风险;既有一般风险,又有重大风险;既有当前风险,又有未来风险;既有可见风险,又有隐性风险等。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配备各方面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风险的大小和危害程度,为实施风险决策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
三是风险决策要慎重。为避免风险决策失误,要有可靠的依据支持风险决策,要充分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如对涉及到投标问题的决策,要重点听取经营人员的意见;对涉及到投资问题的决策,要重点听取财务和相关人员的意见。通过建立和完善决策制度,特别是公司制或改制企业,董事会作为决策机构,应切实担当起重大风险决策的责任,向出资者负责。对重大问题的风险决策,董事要对自己的决策意见负责。当决策失误而使公司遭受损失时,参与决策的董事要承担赔偿责任。
四是合同签订要避害。合同是约束双方行为、履行约定条款的法律文件,一经签订,任何一方不得违背。因此,在合同签订前,必须熟悉和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认真研读条款,分析合同文本,通过合同谈判的方式,对条款进行拾遗补缺,避免损害自身利益的条款存在。
靠精细管理强身,增强抵御能力。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抵御风险能力的大小。因此,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不仅能够有效地抵御风险,而且还能减小风险造成的损失。通过精细管理,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工程项目作为企业效益的源头,是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企业管理应以项目管理为主线,项目管理应以贯标和成本控制为切入点,走质量效益型之路。今天,“铸精品”“出名品”已成为广大施工企业市场取胜共同追求的目标。创“精品工程”要把立足点放在“过程精品”上,强化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通过全面开展贯彻IS09000质量体系工作,使之渗透到项目管理的方方面面,并延伸至工班、工序,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要大力开展标准化作业,坚持动态管理,节点考核,把每道工序、每个部位都做成“精品”,真正实现“开工必优、一次成优、全面创优”的质量目标,规避对业主承诺的质量风险。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关键。如中铁十六局自1997年以来,通过推行项目上场评审制、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劳材机招标制、工序单价承包制、计价拨款集体决策制、成本分析定期制、工程完工及时清算决算制、预算财会人员委派制、变更索赔奖励制、项目管理绩效考核制的“十制”管理模式,消灭了亏损项目,较好地避免了低报价中标带来的效益风险,使企业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
靠核心技术立市,增强竞争能力。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越强,其防范风险、控制风险、化解风险、规避风险的能力就越强。而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关键取决于核心竞争力,它对企业而言,既是核心生命力,又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反映,而最能体现“核心”二字的应该是企业的“核心技术”。在培育、建立核心技术时,一要在企业上下形成共识,将培育核心技术列入企业发展战略,从始至终重视和支持这项工作,并有足够的资源投入做保证;二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特长,选准核心技术的培育对象和目标,使之不断得到巩固和升华。如中铁十六局创造的城市地铁“浅埋暗挖”施工技术,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就应以此作为企业的核心技术,建立培育保证体系,下大力进行巩固和完善,使之成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制胜法宝,巩固企业在城市地铁施工领域的“排头兵”地位;三要在全面分析建筑市场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未来商机,确定核心技术,开展技术创新,使企业的技术始终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