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岩石,裸露的混凝土墙壁,它阴冷、潮湿、破旧,好似缠绕在身边挥之不去的郁闷;生活的钢架、铁器,就像你没有温暖而失落已久的心。或者,这就是你最熟悉的梦,这就是你的心境,飘荡、恍惚、游离……
无限长廊,一头黑暗,一头光明,狭长好似没有尽头。沉重的石块接砌起来的走廊,向远方延伸。漆成暗红的钢筋架桥,在这阴冷的走廊里特别刺眼。湿气像是魔爪,把架桥腐蚀得锈迹斑斑,墙壁上也留下了它的印迹。然而,阳光还是通过井字形的天顶照射了进来,拼命挤进那每一个最黑暗的角落里。那是否也是人们心里最黑暗、最需要阳光的地方呢?一种对光的祈盼,在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阳光耍累了,嬉笑着跑进来,伸了一下舌头,就默不作声,温温柔柔地,洒落一片光影”,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我印象很深,他讲述道:“我们只有透过光才能感受到那异常抽象的大自然的存在。与这种抽象性相一致的是,建筑变得越来越纯粹。阳光在地面上透射出的线性图案以及不断移动的十字架光影表达了人与自然的纯净关系。”大师把光与建筑与自然之间联成了一线,引申了教堂圣洁的内在含义。借助大师的足迹,我尝试引伸出我的设计不同于大师的另一层含义。狭长的通道,刺眼阳光的介入这是情感意识与建筑对坦诚的再现。建筑本身不再有明确功能的定义,它是你我传递心境的媒介,将情感的经验无限延展。简洁的线条和繁复的空间以及各种材质的碰撞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人们的迷惘和孤独。
红蓝钢架空中走廊,完全通透的空间,阳光毫无故忌的直射进来,暖风流过,带有花的气息,美景似乎就在眼前。然而这走廊却又像牢笼,自由、阳光、花香,就在身边,触手可及,却又隔着铁架栏栅。红色的走道,蓝色的框架,你火一样的心是否也被禁锢在冰冷的牢笼里。
水城,公园内休息的地方,画廊、美食、娱乐,坚固的混凝土构架里,尘封了快乐的记忆。我们也许抵挡不住痛苦的侵袭,流亡在迷宫里。
迷宫广场,圆弧形的通路环环绕绕,被水分隔着,时而又会有墙阻碍了视线。路在哪里?存在变得可疑,总是处于存在与虚无之间,在时间流淌中试图抓住一种不断逃离的东西,固执地捕捉那确认了却又迷失,固定住却又离散的一切。捕捉着存在与虚无之间的全新感受,体会着不断捕捉的心理过程。
广场中心的高塔,其实是图书馆。每一层的书籍都是不同层面的,由下至上,从不同的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告诉我们生活的经历。在最高的平台上或许可以看到夕阳,又或许还有飘落的花瓣。这是不是会让我们有一些感悟?太阳落下去了,明天还会再升起来,花谢了,来年还会再开,它们都会经历最黑暗的黎明或者是最寒冷的严冬重新再现。总有些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看不到光,我们的生活状态就像一个向下俯冲的姿势,四处不着边的坠落,晕旋,伸出手抓住的也只是无尽虚空的黑暗。而现在,你又会怎么想呢?没有错,我们总是可以把自己推向黑暗,也是可以把自己从黑暗中解救出来。关键是我们心里是否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