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桥梁结构形式、构件种类、建桥环境、施工质量以及使用情况等不同,在基本构件上缺陷产生的部位、种类和程度也不同。对于混凝土公路桥上部结构的基本构件,根据以往养护普查经验,缺陷通常有混凝土开裂、剥离、断面破损、钢筋外漏及锈蚀、混凝土本身质量不足、异常变形、梁板湿接缝渗水、漏水等。其表现为表面裂缝、蜂窝、麻面、空洞、露筋、剥落、游离石灰、缝隙夹层等现象。这里,我们重点分析简支梁桥和中小跨径连续现浇箱梁(20m~30m)的破坏部位、形式、过程。
全市的桥梁80%是简支梁桥。这些简支梁桥损坏的部位、损坏的形式基本相同。
通过多年的桥梁养护发现,桥梁构件破损的程度,上部结构严重,而下部结构轻微,墩台基本没有发现失稳的现象。
对于简支梁桥,如T梁和工字梁、箱型梁,主要检查支点、L/4、3L/4及跨中截面是否有裂缝。
简支板梁破损的形式主要是板梁跨中断裂、梁端混凝土碎裂等。最先破坏的部位都是由主车道开始,然后逐渐向外发展。这些简支梁桥的破坏过程基本一样。先是板梁跨中的铰缝混凝土碎裂脱落,从跨中向两端逐渐延伸。与此同时,铰缝处的裂缝反射到桥面铺装层上,使桥面铺装层的铰缝位置沿桥梁纵向出现裂缝。继续发展则桥面铺装层混凝土碎裂,铺装层横向钢筋被行车荷载剪断。板梁间的横向联结功能丧失,使荷载无法横向分布,形成单板受力状态。再往后发展,板梁跨中逐渐下沉,挠度逐渐增大,直至断裂。
掌握了这个破坏规律,在检查简支板桥梁时,注意检查铰缝混凝土和桥面铺装层的状况。当有裂缝出现时,注意观测其发展变化,一定要掌握其发展速度。横向联系的丧失还伴随着板梁挠度的加大,在桥上可以看到主车道跨中部位有明显的凹陷。板桥一旦出现单板受力情况,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尽快进行临时加固,保证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
从以上这些现象中可以看出,行车荷载超过桥梁设计载重能力是造成这些桥梁破坏的主要原因。
对中小跨径连续现浇箱梁(20m~30m),主要检查裂缝,裂缝多发生在箱梁跨中底板、腹板附近,底板预应力锚固附近局部范围内出现拉应力易引起底板开裂;以及支点处顶板,若顶板开裂,雨季箱梁内必然积水,钢筋和预应力束就有可能锈蚀。
因此,在基本构件的检查中,一定要细心观察,发现缺陷后,应结合观察到缺陷的种类、部位、范围及严重程度,从设计、施工及使用年限,使用状态记录出发,进行综合分析,使之得到切合实际的初步判断。确定是否应该进行静荷载和动荷载试验,对桥梁进行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