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化学管材的出现使地面辐射供暖(简称”地暖“)系统的快速推广和规模化应用成为可能,那么地暖自控系统的出现,使地暖系统从简易型向智能型的升级得以实现。”近年来,老百姓节能意识和对高品质生活要求的提高,使有助于地暖系统更节能、更舒适、更便于控制的自控系统在地暖系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正逐渐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
地暖自控系统在地暖行业中的这种地位,使它成为许多商家追捧的对象,形形色色的商家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争先恐后地参与到地暖自控系统的生产和销售队伍中来。但由于地暖行业中至今没有一个专门针对该系统的生产和应用标准,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管,地暖市场上地暖自控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不少安全和质量隐患。为便于消费者、开发商、施工企业对地暖自控系统及其厂家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判断,本报记者就相关话题对2008年中国地暖行业十大风云人物之一、地暖温控系统2008年 2009年领军品牌企业曼瑞德自控系统(乐清)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立楠进行了专题采访。
陈立楠:顾名思义,地暖自控系统就是地暖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确保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舒适、节能、健康、安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目前应用在地暖市场上的地暖自控系统主要有两类:水地暖自控系统和电地暖自控系统。其中,水地暖自控系统由房间温控器、混水中心及其驱动电热执行器、分集水器、水温传感器、中央控制器(热源、水泵的联动装置)等组成;电地暖自控系统的结构比较简单,主要由房间温控器、地面限温传感器组成。
记者:很多人都将温控器等同于地暖自控系统,可见温控器在地暖自控系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那么,一款温控器进入市场的基本技术条件是什么?
陈立楠:无论是电地暖自控系统还是水地暖自控系统,其作用都是保证地暖系统的舒适性与节能性。地暖自控系统的这一功能特点决定了该系统中的核心部件——温控器须具备一些特殊的性能。在我国,温控器的使用电压应为176伏~264伏,温度控制范围为5摄氏度~35摄氏度,温度测量范围为零下10摄氏度~45摄氏度,温度控制的开关偏差为1开尔文。水地暖温控器的控制输出电流通常为3安培,电地暖温控器的控制输出电流应不小于16安培。
对于电地暖温控器来讲,它除了要保证电地暖系统的舒适性和节能性外,还必须保证电地暖系统的安全性,因为温控器与业主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有着直接联系。理论上,一个输出电流为16安培的电采暖温控器,可以控制功率为3520瓦的发热电缆或电热膜,但在安装实践中,电地暖温控器的控制功率不宜满负荷输出,应留出20%的安全余量。在电地暖温控器的诸多元件中,继电器(通电与断电的电子元件)是核心元件,与之连接的接线端子必须能承受超过16安培的电流,否则继电器可能被烧毁。在电地暖系统应用历史较久的日本和美国,业主对电地暖温控器要求很高,其中,日本的业主会要求电地暖温控器必须具备“两级或多点限温、零火线同时切断、超时强制断电、自身超温报警”等功能;美国的业主会要求温控器必须具备漏电保护功能,当电发热体漏电时,温控器可以直接切断电源。在我国,电地暖温控器的安全问题尚没引起商家和消费者的重视,地暖市场上电地暖温控器的质量也因此而参差不齐,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记者:上述基本技术条件,目前有可供参照的标准吗?贵公司的地暖自控系统参照的是何种标准?
记者:如何鉴别地暖自控系统质量?在国家还没出台产品标准前,温控器生产企业应该如何保证产品质量?
陈立楠:地暖自控系统涉及电子产品、水暖阀门与管件,是一个机电一体化的综合性系统。因此,要想确保地暖自控系统的产品质量,除了必须熟练掌握电气自动化知识和暖通知识外,还必须熟练掌握流体、通讯、电子软件与机械加工方面的技术。目前,国家还没有正式发布专门针对地暖温控器的产品标准。
曼瑞德的地暖温控器除参考了相关产品的生产标准外,还参考了相关产品的试验标准,如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和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等。曼瑞德正是依据这些产品试验标准对每一个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记者:结合贵公司的地暖自控系统,请问新产品从立项到投入市场通常需经过哪些流程?
陈立楠:曼瑞德在开发自控系统新产品之前,通常都要经过多次专家会审和技术论证,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产品标准并到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曼瑞德新产品的开发和对新产品可靠性的检验都会严格按照企业标准进行。曼瑞德的自控系统投放市场前还要送华东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建筑五金水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国家权威检测机构做型式试验。型式试验是一个全性能的综合测试过程,相关测试机构会根据测试结果出具检测报告。曼瑞德的每一只产品都附有一张合格证,上面会注明“Q/MRD123 2005”字样的企业标准号。我们在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现,产品的质量不是靠最后的检测来确保的,而是靠产品的设计与产品标准来保证的。比如一个小小的温控器,它由100多个部件或元件组成,质量的控制要从原材料采购开始,依次经过材料入库检验、生产过程检验、产品抽检(性能测试、功能测试、老化测试)、入库前检验等等,在此过程中,20多个环节的检测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