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建筑质量问题一直是业界探讨和普通购房人关注的话题,虽然根据本报记者的调查,北京极少有发生建筑主体结构性问题的严重事件,但时有发生诸如管道漏水、墙壁空鼓等建筑质量纠纷,业主维权现象不减。再次引发对建筑质量的关注,我们希望通过对房地产开发各环节可能出现建筑质量方面的采写,来揭示地产行业和建筑行业存在的潜规则,来对地产业目前还存在的反常现象进行反思。
规划和设计是房地产项目首要环节,奠定了一个项目的格调和品质。在实际操作中,开发商往往需要先委托设计院,出一个反映整体规划的基础方案,交给规委审批,拿到批文以后,再做比较细化的初步设计,接下来才是详细的定稿,再让规委审核认可。在这个环节,设计院是受开发商所聘的,做出的方案是要符合开发商的理念才可能上报到规委,规委则起到至关重要的把关和监督的作用。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规委对于开发商的规划立项已经监管得越来越严,成立了专门的监察部门即执法大队,对开发商违反规划的行为进行查处,开发商也已经收敛了很多,不再像以前那样任意更改规划。但是,打“擦边球”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案例:
今年4月9日,北京市规委网站“违法建设”栏公布,北京银都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在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建设枫蓝国际中心项目,未按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内容进行建设,共增加违法建筑面积6406.88平方米,违反《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第四十三条。
溯源:
违反立项规划的开发商,抱侥幸心理的只是一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违规后主动向规委“承认错误”,而由于认错态度较好,往往交纳一部分罚款就可以蒙混过关,得到竣工验收表。
从规委的处罚结果来看,罚款是最常见的一种处罚形式。而罚款这种处罚方式,对于开发商来说,震慑力实在是有限。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违反规划立项的开发商,应该召开听证会,除了罚款外,还应该有让其恢复原状等处罚决定,真正形成“高压线”效应。
目前涉及到建筑质量方面材料主要包括水泥、钢筋等材料。北京宏济创业房地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炳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多数房地产开发商的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采购一般委派建筑方进行采购,一般由开发商指定采购单位。建筑材料原因导致的工程质量,主要是涉及采购不合格的材料。“由于目前开发商对主体结构要承担终身责任,一般开发商是不敢冒险的。”毛炳辉表示。
不过有来自开发商方面的建筑师表示,建筑材料采购管理一般是公司总经理或其信任的人主抓,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问题。当然也不可能避免因主管人员管理不善或个人有所经济利益目的,采购到劣质材料。“主体结构外的二次结构工程则有可能出现使用和实际要求不吻合的材料。”该建筑师这样表示。采购不合格材料也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