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昌平区是房地产开发的热门区域。昌平区地处北京北部,属近郊区,俗称为“上风上水”的“宝地”。在2009年全市房地产的暖市浪潮中,昌平区房地产开发项目多,房地产买卖交易量大,相应的有关这方面的矛盾纠纷也较多。
二是开发商存在一定程度的虚假宣传。主要表现为开发商交付的房屋(房屋面积、楼层高度等)或配套设施(小区绿化、车位等)与广告宣传及售房合同不符,宣传的虚假成分较多。
三是房屋质量存在一定问题。虽然近年来建筑质量问题有了根本性的改观,但个别房地产开展项目中仍然会出现房屋渗水、墙皮脱落等质量问题,引发矛盾纠纷。
四是人民群众维权意识高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普法宣传活动的深入开展,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愈发高涨,遇到矛盾纠纷,往往会主动拿起法律的武器去维权,积极寻求司法救济。
五是过滤程序缺失。依照目前的矛盾的化解机制和化解成效,有关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出现后,开发商和购房者经协商无果后,往往不会主动寻求政府和民间的有关调解组织先行调解,而是直接付诸诉讼,在诉讼之前缺少相应的矛盾纠纷过滤程序或机制。
针对上述成因,昌平法院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在案件审判中,探索采取房地产预售合同纠纷案件专业审的做法,指派专人审理该类型案件,确保审判的专业化和司法裁判的统一性。二是主动联合区司法局,深入矛盾纠纷高发的区域加大法制宣传力度,以典型个案为切入点,教育群众理性维权,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是针对在个案审判中发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向其发出司法建议,督促其按时或定期整改,并做好跟踪回访工作。四是针对有关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虚假宣传或是房屋质量等上存在的有关问题,积极向区工商分局、区建委等反映问题,建议其及时开展整治活动,切实发挥其监督管理的职责。五是探索开展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的诉前矛盾化解机制,注重提高区社会矛盾调解中心、区建委等有关部门参与化解矛盾纠纷的积极性,并探索诉前矛盾化解机制与诉讼化解机制的衔接与协调措施,实现纠纷化解的联动和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