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的最后,记者特意走访了安徽省有关方面,试图了解耕地保护政策与江南产业集中区选址规划的矛盾、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制定依据及限期拆迁是否违反“先安置后拆迁”原则等问题,但截至发稿时,安徽省发改委、国土厅及皖江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均未对此作出说明。
池州市贵池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晓立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即使12月30日前完不成征迁工作,也不会强迫老百姓。刘晓立是当地指定的征迁安置工作对外发言人。
刘晓立:这个就像网上讲的,把市长车子掀翻了。然后我们市长就没在那个地方呆,回来了,之后就是劝说老百姓。
东方早报:我看报道,5日的时候,市长还在梅龙考察。
刘晓立:对,那是5日。有人传言,市长被打伤住院了。市长为了辟谣,于是再次前往梅龙。
刘晓立:因为市长在底下跑得多,从这个角度讲,说明我们的市长还是比较亲民的,愿意到老百姓中间去。否则,老百姓怎么知道是市长的车牌号?
刘晓立:没有。网上不是谣传市长称要在20天内把梅龙铲平吗?我们的方西屏市长是工作责任心极强的一个人,像他这样水平的市长,他怎么可能(讲那样的话)。
市长当时准备下来和群众对话,但是群情激愤,要把车子掀翻,在那种情况下,市长是不可能下(车)来的。
刘晓立:没有。征迁不能再激化矛盾,再抓人就是火上浇油嘛。
东方早报:根据老百姓的意见再形成配套政策,会不会与现在的协议政策不一样呢?
刘晓立:配套政策大家都能享受,不可能不一样。配套政策如果变了,先签的也能享受。
刘晓立:原来主要是考虑老百姓失地之后生活的保障问题。
刘晓立:现在考虑了啊,原来老百姓的诉求和我们的初衷有矛盾,我们现在尊重群众的意愿。
东方早报:虽然这个补偿标准是安徽省文件直接明确的,但老百姓还是反映标准偏低,我想知道,这个标准的出台依据是什么。
刘晓立:那我们不晓得,那是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不是我们池州市委市政府决定的。
东方早报:现在工作组下去,说是要求一些公务员、村干部、教师、党员或者亲属在上述岗位上的,让他们暂时离开工作岗位,回到家里做家人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先签协议,这个做法是普遍的吗?
刘晓立:有这个情况。因为江南集中区征地256平方公里,这么大的面积靠梅龙街道的20多个干部加上16个村的支书、主任也就50多人,肯定不行。在区直机关抽调一些干部到下面去做工作也无可厚非。但不带有强制性,老百姓愿意接受就接受。并不像有人说的,这户是你的亲戚,你就包干,不签协议就开除你或叫你无限期停职。这个我们常委会纪要明确讲了,严禁“明里自愿、暗里施压”。
东方早报:江南产业集中区是国务院批复兴建的。具体选址也是国务院定的吗?
东方早报:据说,集中区征迁的农用地是良田,在18亿亩耕地红线以内,这是不是违法违规征地?
刘晓立:贵池区的国土面积是2516平方公里,山地、水面和耕地占的比例为七成、二成、一成,10%是耕地。如果靠山地,把大山头推掉,建江南集中区,肯定不现实。老百姓讲是良田,不错,确实是良田,一马平川的。但是既然省委省政府定了江南集中区要建在这里,如果说是违反了国土部门讲的18亿亩耕地红线,那就是省委省政府与国务院的问题了。因为当时选址的时候,在安徽省建设两个产业集中区,是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