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审上诉人(原审原告)沈*,*,*年*月*日出生,*族,住上海市*区*路*弄*号*室。
原审被上诉人(原审被告)上海**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中路585号。
原审上诉人沈与原审被上诉人上海**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房屋质量纠纷一案,本院于2003年9月24日作出的(2003)沪一中民二(民)终字第903号民事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于2004年10月18日对本案提起抗诉。本院依法另行组成合议庭,于2005年3月11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指派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代理检察员方**出庭,原审上诉人沈的委托代理人仲**、吴**,原审被上诉人兴盛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邹**到庭参加诉讼。本案在审限届满之前已经依法办理了延长手续并获批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一审另查明:上海**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上海**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原一审认为,沈**与沈**的房屋买卖是二手房买卖,沈**作为买受人应当善尽注意义务。对房屋现状,尤其是房屋的质量情况,在看房验收时应予以充分注意,并由此承担相应的责任。《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规定:“商品房交付使用后,购买人认为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的,可以向工程质量监督单位申请重新核验。经核验,确属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的,购买人有权退房;给购买人造成损失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根据该规定,**公司作为上述房屋的开发商,对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承担责任。现沈**未能举证上述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也未申请对上述房屋做质量鉴定,因此,法院无法认定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至于房屋的原产权人沈**购房后,未向**公司提出房屋质量问题,也未向**公司提出赔偿问题,与沈**没有关系。**公司与沈**间没有直接的合同关系,**公司也未向沈**承诺系争房屋是优质房。因此,沈**以**公司交付的房屋不符合其承诺的优质房标准为由提出赔偿请求,缺乏依据,法院不予支持。
原一审法院审理后于2003年7月24日作出判决:驳回沈**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人民币3,510元,由沈**负担。
判决后,沈**不服,上诉于本院称:系争房屋存在严重的基础沉降问题,这是普通人所无法事先预知及通过自身能力所能判断的,因此原审判决要求沈所尽的注意义务是扩大了其的义务。在房屋合理使用期限内,开发商或建筑商对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是终身保修的。要求撤销原判,改判支持其在原审时的诉讼请求。
**公司辩称:**公司与沈**之间没有法律上的合同关系,并不知道沈**与案外人沈**是如何约定二手房转让的,也未和案外人约定过转让二手房应该承担的责任,要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原二审认为,根据沈**在原审时的诉状所表达的意思及引用的法律条文表明,其请求法院判令**公司赔偿人民币100,000元所持理由是对方违约。所谓违约是指违反合同的约定。而沈**取得讼争房屋的所有权,并非依据其与兴盛公司的房屋买卖合同。双方就此没有合同关系,而沈**要求**公司承担违约责任,与合同的相对性原则不符。原审法院未支持沈**的赔偿请求是正确的,应予维持。沈**以**公司开发建造的房屋有质量问题为由坚持赔偿请求,依据不足,不予支持。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抗诉认为,沈**在民事起诉状中明确,其系通过房地产二级市场购得系争房屋,现因发现房屋整体基础沉降严重,而该责任系**公司施工所致,故请求判令**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并向法院提交了其与沈**的《房屋买卖合同》等证据材料。根据沈**起诉的意思表示,其所有的房屋是从案外人处购得,已阐明其与**公司的房屋买卖合同关系事实并不存在,现以系争房屋由**公司开发建造为由向**公司主张赔偿权利,实际双方当事人间仅有一种请求权基础即房屋质量关系,可以认定其诉请性质即为侵权之诉。虽然沈在其诉状中引用了《民法通则》第111条规定即民事违约责任条款,该条款的规定与其主张的事实、理由不相一致,但其毕竟提出了保护自身合法权利请求赔偿的主张,不妨碍其侵权之诉的成立。沈**上诉后庭审中进一步明确当事人之间不存买卖合同关系,其向**公司主张权利的基础关系是因**公司为系争房屋的开发商,因房屋结构沉降质量问题请求赔偿,故应以审理查明的唯一诉因确认双方法律关系。终审判决以沈**诉状中引用的法律条文系违约责任条款,双方不存在房屋买卖合同关系等为由,对其诉请不予支持,适用法律显有错误。
就系争房屋质量问题而言,国务院《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对其开发建设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质量承担责任。**公司对其建造的包括系争房屋在内的Y型房出现沉降等质量问题的事实在《新梅公寓Y型房的沉降问题告业主书》(以下简称《告业主书》)和《**公寓Y型房沉降问题的征询意见》(以下简称《征询意见》)中得以确认,并以优质补差的共性损失向同住系争楼房内其他二手房业主作出了相应经济补偿。故沈**以**公司建造房屋发生质量问题请求赔偿,与法不悖。终审判决认为沈**以**公司建造的房屋有质量问题坚持赔偿请求依据不足,显属不当。
**公司对沈**的上述主张不予接受,认为系争房屋存在沉降问题已修复。双方间不存在合同关系,系争房屋系沈**从案外人处购得的二手房,其也从未向沈**承诺过系争房屋系优质房,不同意对沈**进行赔偿。
本院经再审查明,原一、二审查明的事实无误,双方当事人均表示无异议,本院予以确认。
另查明,沈**向原审法院起诉时主张的10万元赔偿额的构成为:其中8万元系依据**公司与案外人苏**签订的《新梅公寓Y型房优质房补偿协议》约定的共性损失每平方米500元计,另外2万元系**公司未就补偿事宜与其协商而增加的数额。
再查明,一审中,沈**提供了兴盛公司于2002年9月向Y型房业主发放的《告业主书》和《征询意见》。
本院认为,虽然沈**与**公司间不存在房屋买卖合同关系,沈**在向原审法院提起诉讼时引用了我国《民法通则》第111条,但沈**要求兴盛公司赔偿的依据是包括系争房屋在内的Y型房因沉降造成质量问题,**公司与案外人苏**签订的《新梅公寓Y型房优质房补偿协议》,协议中**公司承诺Y型房为其出售的优质房,对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同意对业主进行补偿。沈**购买的房屋与案外人苏**的房屋同属Y型房,因此可以确认系争房屋也应属优质房。
系争房屋虽不是沈**直接向**公司购得,双方亦未就沉降引起的房屋质量问题签订过补偿协议,但**公司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其开发建设的房地产项目的质量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沈**在与案外人沈**签订系争房屋买卖合同后,**公司才向相关业主发放了《告业主书》和《征询意见》。此前,案外人沈**亦未从**公司处就系争房屋质量问题取得过任何形式的补偿。
再审审理中,当事人双方对系争房屋存在沉降引起的质量问题均无异议,因此,沈**要求**公司按共性损失标准500元/平方米对其赔偿8万元的诉讼请求,应属合理,本院予以支持。**公司对其开发建设的房屋,因沉降引起的质量问题,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公司不同意对沈**进行赔偿的理由不能成立,且兴盛公司与案外人苏**达成的补偿协议中,对苏**的共性损失予以补偿也未以房屋质量是否修复作为前提。但沈**关于兴盛公司未就补偿事宜与其协商而增加的2万元的诉讼请求,因缺乏事实与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原一、二审判决不当,本院应予以纠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四条、第一百八十六条、第一百八十八条和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撤销本院(2003)沪一中民二(民)终字第903号民事判决和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2003)闵民三(民)初字第630号民事判决;
二、上海**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支付沈**补偿款人民币8万元;
原一、二审案件受理费人民币7,020元,由上海**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担5,616元,沈**负担1,40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