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房卡4月17日发售,凭身份证实名购卡,每卡2万元不更名。按购卡顺序号选房每卡限购一房,每人购卡数量不限”。17日13时,记者来到位于南岗区哈西头道街附近的蓝城soho售楼处现场,售楼处13时30分才开始办公,房价虽然未定,但沿着蓝城soho售楼处等候购卡的人已经排出一条街。据现场销售人员介绍,蓝城soho有480套房源,户型使用面积由22平方米至36平方米不等,房价最快一周才能确定。销售人员中午12时清点排队买卡的就有300多人,13时已经达到400多人,该销售员提醒记者不赶紧排队就轮不上买卡了。
在香坊区民生路上的“民生国际 (论坛 新闻)”售楼处,售楼人员称,先交5万元就能优先选房。进户时间大约在明年,但房价还没确定。
记者走访发现,许多交了“诚意金”的购房者都心怀忐忑,购房者马女士担心,“正式房价要是比预定价格多得离谱,这房可就真买不起了。”
“羊毛出在羊身上,钱最终还得购房者自己掏。”在购房“诚意金”方面曾经吃过亏的市民罗先生向记者诉说了他的无奈。当初在沿江一楼盘买房时,虽然知道房价没定,但为了能拿到好户型,又能在价格上享受优惠,罗先生选了一套预售价在150万至200万之间、使用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并交纳了能抵35万元房款的20万元诚意金。
半年后,当他与开发商签订正式购房合同时,对方却要求其按照近210万的房价付款。“当初所谓的‘优惠’一点没见着,还多付了一笔钱。”罗先生认为,他花20万高价买到的“实惠”其实是笔糊涂账。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哈尔滨市一些房地产营销公司多采取收取“诚意金”、预购“选房卡”等方式来进行市场摸底。其间,他们通过人为手段制造短期内的商品房短缺现象,从而造成消费者在限定期限内的抢购。虽然这样的操作手法多和诱人的优惠捆绑一起,但定价权却只掌控在开发商手中。购房者得到的所谓优惠,最终实际还是转嫁到了他们自己身上。
北京中高盛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分析说,“诚意金”的收取主要集中在双方签订正式购房合同之前,对合同具体内容没有明确的意思表示,没有任何法律约束力,仅能表明双方具有签订合同的意向。李斌认为,开发商不定房价便收取“诚意金”,而后完全可以根据“诚意金”的收取率“坐地起价”,这种销售手段多少都涉嫌违规。
“‘诚意金’就是开发商为实现利益最大化放给消费者的饵!”哈尔滨市一家大型房地产公司的一位前销售总监说。
他给记者算了笔账,开发商如有200套可售房源,购房者每套房若交纳10万元诚意金。在未销售以前,开发商就可以无息占用购房者的诚意存款2000万元。这笔现金流足以应付开发商的前期销售。
开发商也是通过“诚意金”的投放进行消费捆绑。他透露,按照经验来看,能交得起“诚意金”的客户,基本都是稳定客户。如有90%以上的购房者交纳了“诚意金”,开发商完全可以再将原定价格大胆上调;如果“诚意金”的交纳率达到70%,开发商最终开出的房价也可达到相应的房价上限。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指出,说到底,开发商的最终目的是,就是利用收取“诚意金”的形式对购房者进行“信息屏蔽”———开发商在房子未定价时打出“诚意金”招牌,根据“诚意金”的上交率确定准客户数量,再根据有“诚意”的人数确定开盘时间和最终销售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