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个‘半死不活’的店租下来再炒成旺铺,转手赚个十万八万不在话下。”10月28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炒家告诉记者,目前,沈阳已经进入了炒店的旺季。根据沈阳服务业的一般规律,沈城的“炒店族”往往在上半年生意清淡时“抄底”那些半死不活的店铺,经过一番炒作,在生意较为红火的下半年将店铺转让出去。
这些“旺铺”转让原因各异,或者称店主另图发展,或者说要出国留学深造等等,“低价转让”的理由五花八门,让接手者感觉这个店铺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能否把一个店炒火,是‘炒店’的关键所在。”这位炒家说,炒店是否能够成功,必须依靠大量捧场的客源,在炒店时期,这些店铺往往是微利或保本,甚至是赔钱运营。据记者调查,这些炒店者往往是资深的职业经理人,他们往往手攥着几百个大客户的名单,这些客户前来光顾的时候,可以享受5—8折的优惠,这样很容易造成门庭若市的假象。
短短三个月时间,浑南万科小区门口的一家建材店便由盛到衰。
这家建材店在生意最火红的时候,打出了“低价转让”的招牌。店铺红火有目共睹,其转让着实让很多人动了心,一时间众多抢购买者排起长队“上钩”。经过激烈的角逐,幸运新店主产生。可是,当新店主高兴付款时才发现,这个低价转让已经成了“高价竞买”。炒店者仅转让费的收益,就相当于平时开店好几个月的利润。
许多经过炒店者之手的商铺,看似红火,实际上是“虚火”。“许多炒店者认为‘开店不如炒店’。”一位知情人告诉记者,该小区居民装潢已接近尾声,生意已经达到了顶峰,快要坐“滑梯”了。“炒店族”往往就打这个提前量,在生意最诱人的时候打出转让的招牌。
“这种‘炒店’行为,只能说是投机行为的一种。”沈阳市一家律师事务所的谢东宁律师说。炒店者炒作的往往是创业一族最爱选择的行业,如经营餐饮、服饰等。对他们这种恶意炒店的行为,在法律上尚无明确说法。
“在沈阳的一些楼盘,因为剩余大量的低价商铺,成了‘炒店族’滋生的土壤。”铁西区服务业发展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比如在建设大路北部,一些楼盘的商铺面积过大,这些动辄两三层的商铺,因与当地商业氛围不符,而少人问津。不过,其低廉的租金却引来不少“炒店族”。
如今,沈阳的“炒店族”已经形成了一个链条。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几年时间的发展,他们已经打造出“寻觅店铺+豪华装修+泡沫客源”的炒店链条,有能力在短时期内炒火一家店铺。
现在,沈阳职业“炒店族”正在向郊区发展,他们寻找那些刚刚开发,又有潜力的路段进行店铺投资,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当地的商业氛围,却使后继者被“套牢”,并将商铺价格炒成“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