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绫罗绸缎”正式营业是在1999年末。一个朋友的档口位置不好,索性在朋友圈内放风:“谁想过把生意瘾?免费拿去开店铺,随便折腾。”带着玩票的心情,蔡锐接手了档口,起名“绫罗绸缎”,当成自己对外展示的衣橱。里面挂着的都不是新衣———都是蔡锐或者她的朋友穿过一两次的。有过路人喜欢,便走进来,试穿。蔡锐也不隐瞒,告诉对方,已经不是新衣,来人便手脚麻利地扯下来,仿佛衣服有多不干净。
直到一个叫做丽丝的荷兰女人发现了“绫罗绸缎”,不仅买下了7件衣服,还把这个不起眼的小店记录在她的DV里。回国后,丽丝的自拍短片《神秘的大连》在荷兰国家电视台播出。一时间,“绫罗绸缎”和蔡锐淡若茉莉的笑容,在网络上飞速流转。她这边还傻乎乎地琢磨呢:怎么最近这么多老外来买我的“二手”衣?
说到“二手”衣,蔡锐还挺委屈的。毕竟不是服装设计科班出身,只是喜欢欣赏时装杂志,加之尚处在摸索期,因此不同款式的剪裁、面料,她都要亲自穿在身上感觉,甚至亲自动手洗涤,以确保每一件“绫罗绸缎”出品的衣服,都毫无瑕疵。
蔡锐有一个原则———从不做皮毛制品,不是难度高,而是因为她是一个天生的动物保护主义者。
“绫罗绸缎”在不知不觉中就有了一小撮Fans。大家都喜欢既不是大师、又不懂所谓前卫时尚的稀奇古怪理念的蔡锐。蔡锐也觉得喜欢自己衣服和包包的人,一定口味相同,于是全部归入好友行列。关于自己的设计,蔡锐说:“其实很平民化的!不过是一些细节与众不同:别人是放开的,我便略略收紧:别人收紧一二分,我就收紧七八分。”
说得容易,做到可难。一个女孩模仿蔡锐的设计,怎么都做不出她的味道,又心疼那昂贵的亚麻布料,硬着头皮来找蔡锐。蔡锐没有责怪女孩剽窃自己的设计,问她:“做衣服是很残忍的事情噢!你做好心理准备了吗?”听得女孩一头雾水。
做衣服有什么残忍的呢?蔡锐说,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感觉的,生命如此,用曾经有生命的植物编纺出来的布料也如此。只有懂得疼惜、拥有爱心的人才能做出好衣服。不然,只会成为挥舞剪刀的裁缝,而绝非熬心累脑的设计师。
蔡锐这么挑剔,“绫罗绸缎”能存活下来已是不易。盈利?想都不要想。朋友们说蔡锐“恨不得一天换三套衣服,却口袋空空,连三餐都要绞尽脑汁”。蔡锐不承认也不否认。然后一个有钱有闲的太太问蔡锐可否教她服装设计,之后报出了一个可观的数目,蔡锐点点头。
那太太对制衣有着狂热的爱好。除了给自己设计,她全部的女性朋友都成了她的模特。有趣的是她的朋友没有看上她设计的东西,倒是迷上了“绫罗绸缎”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