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绣片如何制成衣服,胡凝看来必须拼贴。她不喜欢过分夸张的色彩和造型,一件纯粹的少数民族服装包涵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痕迹,不是每个人都能承载的。怀着这样的理念,胡凝带着淘来的老绣片和棉麻布品,找当地裁缝按照她设计的款式加工缝制。
但城中的老裁缝认为,这种制衣方式不合传统。传统的制衣方法有它们自身的标准,衣领、衣袖、衣襟的尺寸比例、缝合方法都有讲究,胡凝却要打破这些标准。很多裁缝都拒绝了她。偶尔有接受拼贴概念的裁缝帮她加工,做出的成品却与胡凝的构想相去甚远。
胡凝决定自己动手拼贴制衣。她买来一台缝纫机,按照自己的想法裁剪、拼贴。第一次用缝纫机时断了两根针,之后就顺当起来,一件用苗族绣片拼贴的大摆斜搭式样裙子挂在了店里。从没学过缝纫的姑娘发觉,手工活儿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短款的绣片拼贴衣服、彝族绣片拼贴的长衫、绣片背包,还有老琉璃、玉珠自制的首饰,都陆续地挂进了店里。
小小店铺风格定位独特,人气大增。一次,一个台湾的旅行团来到小店,以为这些混搭的服装和饰品是有名的设计师作品,一口气买空了店里的东西。后来,其中一位做中国民族文化项目的女士在大理留下来工作,才知道这些美丽的衣服竟出自店里不言不语的小姑娘,她立刻决定在北京和上海开的手工展览会中加入胡凝做的服饰,并在展览开幕当日与策展人都穿上了胡凝做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