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乐观者多认为“发迹海外的金融危机不会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但越来越多来自权威层面的声音显示:我国经济或许很难从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全身而退。
那么,金融危机究竟将对我国经济和我国普通百姓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或许,我们可以从1998年发生在香港和内地的情况中略窥一二。
如果金融危机冲击宏观经济,给老百姓带来的最大改变莫过于经济“由热转冷”,广为国人所熟知的GDP增速将会出现明显下滑。
最简单的例证是,目前在欧美等国,金融危机正往实体经济蔓延,初步显露出演变为经济危机的征兆。而随着这些国家消费需求的大幅放缓,中国出口必然受到影响。作为长期以来拉动我国经济的马车,出口的下滑对经济影响巨大。
根据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的测算,如果我们的出口从20%以上的成长变化单位数的成长,我国的经济增速就可能从12%变为8%到9%。
事实上,这点已经在我国在1997年以后的宏观经济数据中得到验证。正是由于1997年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环境的骤然变化,我国在1998年经济增速仅为7.8%,1999年更是下滑至7.1%的近年来最低点。
可见的事实是,从1978年以来,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GDP年平均增速为9.8%,1998年和1999年的低增长带来的直接效果便是:8%从此被普遍认为是官方和学者共同的“心理底线”。
而根据耶鲁大学陈致武教授的观点,对于中国老百姓而言,GDP增速为10.4%,百姓能感觉到的增长率约为6.2%。因此,如果GDP增速下滑,百姓腰包“缩水”之感将会十分强烈。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包括炒股在内的财产性收入对居民的影响。经济形势下滑,股市暴跌,对于中国老百姓而言,过去一年的事实已经充分证明,“亏损”乃是全民不能承受之轻。
紧随GDP下滑而出现的就将是CPI的明显下降。这恰恰和最近一年来在国内发生的高通胀情况相反。
根据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提供的数据,在1997年香港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几年内,我国的CPI数据纷纷随经济减速而呈现负增长。其中,1998年我国CPI指数为-0.8%,1999年,我国CPI指数更是下滑至-1.4%。
很多人也许会问,CPI负增长了,物价终于不升反降了,难道不好吗?
很不幸,答案恰恰是“后果很严重”。简单地理解,物价之所以下降,根源在于企业生产的东西超过了社会能够承受的范围。譬如,企业生产的出口不了,转入国内销售,但国内市场根本无法消化;大量商品找不到销路。
如是经济状况带来的结果只有一个:企业盈利变差,员工工资收入止步不前。更有甚者,企业倒闭,员工失业。
不过王小鲁指出,当年的数据可能存在“失真”因素。从1998年的发电量来看,经济增速应该明显低于8%。这就意味着,如果这两年我国经济增速真的跌至8%这一心理底线,感觉会比当年好一些。
“虽然有8%的成长,可能劳动失业率还在增加。衡量经济衰退重要的标准就是这个失业率是上升还是下降。”龚方雄指出,“国家不太可能容忍8%到9%的经济成长,应该把经济成长维持在9%以上。”
可惜的是,由于1998年恰逢国有企业改革,大批工人下岗,因此从我国内地的历史情况很难看清楚经济增长率与就业的关系。但香港的经历或许可以成为一个生动的案例。
根据交通银行研究院(香港)提供的数据,1998年6月,金融危机爆发大半年之后,香港失业率高达6%;而2001年美国的科技股泡沫再次给了香港一记“重拳”,2004年,香港失业率曾一度高达8.6%。
“2002年、2003年是香港人最难熬的日子。当年的大学生首份工作薪水仅为4000港元,其时菲佣(香港有钱人家的保姆)的收入也有3000港元。”交通银行香港分行首席经济及策略师罗家聪说。
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不难以想象。受到危机“感染”的香港当时各行各业几乎无一幸免。受伤最深的地产业在1997年到1998年一年间猛跌了60%;而看似和金融毫无影响的黄金产业——香港旅游业也在1997年以后收缩,并于1998年出现罕见下降。
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以正在发生中的美国金融危机为例:在过去极短的一段时间内,全球股市出现暴跌、汇率摇摆不定、房地产价格大幅缩水……,简单的说:如果发生危机,你手中的资产几乎每分每秒都在缩水。
存在银行怎么样?很不幸,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正在陆续倒闭,你的钱很可能会凭空“蒸发”。
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用我们每个人都熟悉的GDP指标来考量,一旦发生经济危机,GDP将会“从天而降”,甚至出现负数。
而反映在我们的生活中的“萧条景象”将是这样的:老百姓出于对经济的忧虑而“节衣缩食”、企业发现产品越来越难卖出去;无利可图的企业开始倒闭,工人失业开始出现;居民收入进一步缩水,恶性循环。
1.去买本保罗·克鲁格曼的《美国怎么了: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吧。保罗·克鲁格曼为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新晋得主,他成功预言了1997亚洲金融危机。他对此次美国救市的最新看法是:金钱换垃圾。
2.重温一下巴菲特57年如一日推荐的《证券分析》吧,这本诞生于1930美国大萧条时期的投资圣经最近出第六版了。
3.如果觉得自己比较有品,巴菲特的珍宝级藏书值得细读:亚当·斯密1776年关于自由市场和经济的作品《国富论》。
4.股市暴跌,心理快崩溃?与其盯着电脑屏幕,日夜承受煎熬,不如干脆把电脑关了吧,看看这本《庄子》。这本可谓是最适合失意之时阅读的书目,如果不至于教会你在处理世事时如何通透,至少也能够在你最脆弱的时候起到一丝安慰作用。所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看自己的书,让炒股的人痛苦去吧。
5.闲暇时,翻翻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也不错。
很多经济危机发生时产生的恐慌,回过头去看,阴谋、策划、陷阱、殉葬,最终都将一一清晰起来。而在这次史无前例的金融风暴中,成王败寇是否就已如当前演绎?
“现在可以断定的一点就是,欧洲经济将会进入一个迅速衰退期。”复旦大学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的判断是,第一只振翅的蝴蝶——美利坚合众国的经济究竟会衰退多少,尚不可知,但欧洲主要经济体系将会比美国倒退得更严重。
华民的理由是,欧洲经济体系的倒退,不仅仅是因为接过美国金融危机的接力棒。“你可以发现,从2002年至次贷危机爆发前,欧元一直是在升值。欧洲各国的经济基本面已经相当脆弱。可以说不需要一阵太大的风,就能吹一个大窟窿。”
而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长城伟业期货公司高级顾问谭雅玲则给出了更为犀利的观点。她预测,经过这轮洗礼后,一直用资本价值在挑战美元的欧元会彻底垮掉。
谭雅玲给记者描绘了一幅清晰的“攻城图”——第一步,从控制大宗商品和石油价格,美国通过打价格战赢下第一轮;第二步,打制度,非常明显的,法德英已经对立起来;第三步,打统一,击垮欧盟本就不牢固的合作基础;最后是欧元体系的彻底瓦解。“现在战役进行到第二步,大家从近期的新闻可以发现,之前一直叫嚣要加入欧元区的英国已经不再提了。而在各国股市和汇市同步溃败的时候,唯有美、日两国,其股市跌,但货币涨。这不值得引起思考吗?”
一些来自华尔街的“平民”称,美国创新金融体系虽然在崩塌,但并没有影响到国民的正常生活,“该干什么干什么。除了金融业者,收入还可以。房子越来越便宜,现在买一套200平方米的house很轻松。”
耶鲁大学终生教授陈志武也曾指出,在美国,金融和经济是非常独立的。
那么如果这个全球最大的债务国国内安然的话,其风险显然成功进行了外移。接下来的问题是,“水球”是先递给欧洲,再递给亚洲,还是全球摊派?
G20会议的召开,就是让新兴市场也要割一块肉下来。“从历史上看,结盟的形成都是靠利益联系起来的。”华民认为,中国自我保护的防火墙还是存在的,“人民币汇率维持在6.83上下几厘,已经2个月之久了。我国央行在一直就在严密关注公开市场。”
华民表示,我国要救美元,救了美元就是救自己,“关键是怎么救。不可能买它的高风险资产,可以买特别国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