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在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以低成本与高效率抵抗住了原材料上升的压力,现在,他们扛不住了。PPI只有结合毛利率来看才是有价值的,如果PPI上升,而企业毛利率仍然上升,那么,这样的企业能够战胜成本的压力,并且提升了市场定价权,具有投资价值;如果PPI上升而毛利率同步回落,甚至回落幅度更大,那么,这些企业进入瓶颈,既无力抵消成本上升的压力,也无权在定价权争夺战中增加话语权,他们在此次战争中落于下风,投资者应该敬而远之。
我们来看几家主要的制造企业的走势,刚刚公布的鞍钢半年报显示,其毛利率比去年同期下降1.54%,武钢的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毛利率比去年同期下降4.62%,这两家钢铁公司的股价跌幅基本与大盘同步,也在情理之中。我们对于宝钢、鞍钢、武钢这样的大型钢企存在美丽的误解,总觉得这些企业拥有定价权,但从毛利率下降与股价大跌来看,这些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并不拥有博弈能力与定价权,他们有的只是巨大的体量与国内的垄断地位。
由于苏宁半年报尚未公布,我们再来看另一家零售业巨头国美,在H股上市的国美,上半年纯利增长191.44%,达到11.5亿,综合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14.92%提升到了16.33%,毛利率增长36%。国美的股价跌幅小于H股大盘跌幅,H股大盘从去年11月的高位下降44%,而国美下降36%,算是跑赢了同期在H股中的大盘资源类、重化工业等股票。
让人痛心的是乘用车制造业,受限于中国的人口、能源与交通设施,中国乘用车的发展必然遭遇围追堵截,2008年以来,MyspiC钢价指数涨幅已达29%,业内普遍认为,钢材价格每上涨10%,将导致微车毛利率水平下降1.5~2个百分点。乘用车涨价了吗?这些缺乏定价权的公司所能做的是用一款又一款只有微小改动的新车型忽悠消费者而已。
从上述数据来看,以制造业拉动的中国经济进入瓶颈,我们必须寻找到新的发展模式与新的引擎,相信奥运之后中央会出台宽松的政策对冲,但PPI高企与CPI高位运行的风险持续存在,中国理顺资源、产品价格的攻坚战开始打响。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PPI与CPI数据显示了中国经济的不平衡,另一些先行指标则表明,中国经济进入下降通道。
七月份采购经理指数(Pur-chasingManagers’Index,下称PMI)跌至48.4,是自2005年1月指数问世以来首次低于50。按照陶冬的判断,在中国如果PMI跌破50,GDP增长可能降至9%以下,工业产生增长可能降至14%以下。除了生产成本指数仍高企于炽热的71.3。具有前瞻意义的新订单指数,在3个月内由65暴跌到46.2,出口新订单指数同期由58.9跌至46.7。采购经理们对宏观经济和市场前景的判断极度悲观。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10天下跌,创出了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最大一波贬值行情。一些研究人士认为人民币就此进入贬值时代,这样的结论为时过早,难道油价贬值时代就此开始?美国经济就此复苏?美元还将贬值,美股处于震荡之中,有什么实质性的标志让我们看到市场趋势形成?恕我眼拙,没有。这样的震荡除了让我们体会全球与中国经济下降的无奈,还让预言家有了胡言乱语的空间。
那些呼喊房地产价格下降的人应该心满意足,他们不仅会看到房地产价格的下跌,还能有幸欣赏到所有资产品价格的下跌,还能亲自印证市场经济下行周期中,除去通胀的实际收入降低与资产品价格下降的“双姝合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