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应收账款,*ST长钢称:“本年度对应收账款进行了全面清理,经清理,本公司管理层认为,资产负债表日,已经丧失诉讼时效的、债务单位已关闭或已破产的应收账款、清欠收入不足以弥补清欠成本的小额应收账款共计17073447337元,该类应收账款预计无法收回,按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准备。”
结果是,2006年,*ST长钢仅对年末账龄在2~3年的3764万元应收账款就计提了3758万元的坏账准备,比例高达99.82%。对账龄这么短的应收账款几乎是全额计提,令人感到难以理解。
从历史数据来看,*ST长钢2~3年的应收账款回收情况没有差到上述地步。2005年末公司2~3年应收账款为3303万元,一年后变成1973万元(2006年末3~4年应收账款数),说明公司已经收回了其中的40%。
由此,我们怀疑,*ST长钢在有意多提坏账准备,在“洗大澡”,而分账龄列示的应收账款在2005年和2006年年报中有较大差异,更令我们怀疑公司财务数据的严肃性。
可以看到,*ST长钢按账龄划分的应收账款,在2006年年报中有了很大变化。可令人奇怪的是,计提的坏账准备分文不变,又基本符合公司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定下的比例,只能说公司是在凑数。那么,公司的报表还可信么?
再看*ST长钢的固定资产,其折旧年限与众不同,机器设备和运输设备的可使用年限居然可以达到30年甚至更高,而特钢行业其他企业最多不过十几年。
在这样的会计政策下,*ST长钢2006年计提的机器设备类固定折旧只有3221万元,而其对应年初和年末的固定资产原值分别是10.99亿元和11.37亿元,这样估算其年折旧率只有2.88%。当然,公司还披露其年末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原值为2.94亿元,这也是折旧费不多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即使考虑到这一因素,公司机器设备的年折旧率也仅有3.91%。应该说,折旧率偏低也是公司前些年保持微利的功臣,而这同样是会计手段。
*ST长钢在2006年年报中对固定资产计提了1.12亿元的减值准备进行了说明。但不管理由多充分,考虑到公司一方面存在着已提足折旧却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原值高达2.94亿元。另一方面却要对其余固定资产计提巨额的减值准备,甚至对在建工程还计提了1151万元的减值准备,不知是公司的经营水平太差,还是这些资产本来就有虚构的成分?
根据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按此规定,*ST长钢日后即使将上述闲置固定资产重新启用,也无须再转回减值准备,无须再提折旧。2007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906万元,而上年同期为-3730万元,这中间自然也有折旧费用减少的贡献。更进一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减少了公司的净资产,公司今后如果盈利,计算净资产收益率分母可是大大降低了,从而为再融资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