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的发展像其他一切事物的发展历程一样,经过了不断异化、否定之否定的曲折发展过程。所谓传统银行模式,一方面,作为金融中介,充当资金借贷交易的融资主角,连接资金的提供者和资金的消费者,即商业银行;另一方面,是经营有价证券业务的投资银行。传统银行模式经历了混业经营阶段、分业经营阶段以及又重新回归混业经营三个阶段。随着融资工具和融资模式的不断创新,直接融资必然是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博弈的最终结果。这又意味着传统商业银行存贷业务将走向边缘化,传统银行模式的没落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
由于国际融资创新,国际融资方式呈现多元化融资趋势,融资结构日趋复杂,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国际项目融资的创新特点及其产生的时间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特点及其时间相互联系找到蛛丝马迹。国际融资新型融资模式——项目融资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项目融资的最大特点是表外融资以及融资结构多元化、复杂化。项目融资往往包含多种融资结构,集信贷融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以及特许权融资的多种融资结构于一体。同时,项目融资风险管理需要衍生金融工具。而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表外化正是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表外融资工具的创新也达到了高潮,如号称四大金融方面的衍生金融工具期权、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票据发行融资。
可见国际融资创影响了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模式。国际融资创新既需要传统型的商业银行服务,又需要现代投资银行业务服务,还需要管理风险的衍生金融工具的服务。因此,这对银行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许所谓全能银行模式就是未来的银行模式,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再次复归统一,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整合成为单一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业;银行经营电子网络化、全球化。不仅如此,笔者认为,为了适应直接融资的需要,未来银行的模式从业务方面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依托于经济实体,即由蓝筹公司成长起来的是银行经营传统的商业银行存贷业务;另一类是依托于现有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通过业务的整合,以提供有价证券及其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服务为主。未来银行模式从技术层面上看,就是依赖于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虚拟银行,也就是网上银行或者网络银行,以电子货币交易对象,不断开发新的金融工具,为客户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球化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