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出于对经济运行宏观调控的需要,我国一直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在防止投资过热、缓解通胀压力、挤压房地产泡沫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作用,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方向。
然而,国际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敞开国门的市场经济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特别是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中国,更不可能置身世外。新的国际经济形势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前年春出现的美国次贷危机经过两年多的发酵,现在不仅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西方主要经济体,流动性不足引发的风暴正在向全球更大的范围蔓延。为此,世界经济的巨无霸——美国提出了一份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在经过一波三折后终于得以在国会通过。然而,市场却并未对此给予积极的回应。对当前的形势感到悲观、对救市计划的效果不信任、对未来的前景难以判断……这一系列心理因素在市场上形成了巨大的恐慌情绪,导致西方发达国家各大股市不升反降。以美国为例,纽约股市7日连续第5天下跌,三大股指跌幅全部超过5%,其中道琼斯指数下跌超过500点,标准普尔500指数跌破1000点大关,收盘创5年新低。
股指一泻千里,目前看不到任何启稳的迹象。世界经济仿若患了严重肠炎的病人,却一时找不到止泻的良方。
这样的局面至少说明两点,其一当然是这次危机的来势汹汹和影响巨大;同时也证实了,只靠美国一家来拉抬全球经济,它也是力不从心的。毕竟巨无霸也有打盹儿的时候,更何况病灶还就出在它的身上。目前的危机只能由全球共同面对,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而言,自然也责无旁贷。
现在的国际大背景是,各国央行都开始着手放松货币政策。日前,澳大利亚宣布,将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下调一个百分点至6%。而9月份,澳大利亚央行刚刚进行了7年来的首次降息。上周,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鉴于目前的形势,欧洲央行已经做好了再次降息的准备。市场也预测,英国央行将在本周下调基准利率至少25基点。为缓解市场流动性紧缺,美联储连续向市场注入资金,并在7日决定向资金紧张的银行提供最多9000亿美元的现金贷款,并准备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这一做法实质上等同于变相降息,而且,也不排除美联储月底就会宣布降息。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中国将何去何从,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而在国内,通胀压力正在减缓、经济减速风险加大正成为目前宏观经济形势的显著特点。一方面,企业投资意愿下降,投资增速持续回落;另一方面,中国是对美出口大国,而美国经济的疲软导致中国商品出口的形势不容乐观。在这样的情况下,采取更加积极一些的货币政策,将有助于化解风险。
由此可见,综合国际国内形式的变化,在经过一段较长时期的加息通道后进行适当调整,是很正常的宏观调控举措,而宏观经济政策的本意也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