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注意到,哈高科在2002年第一季度季报中称:“经过对公司现有经营能力和经营状况以及公司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账龄和余额的分析,公司认为2002 年中期将会继续出现亏损。”其实,只要具体了解一下其财务状况,就不难发现,与其说当前影响2002年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主要威胁主要来自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不如说预付账款更说明问题。
哈高科历年披露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均无持有本公司5%以上股份的主要股东单位的欠款,但总是有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办公室、哈尔滨高新集团实业发展公司、哈尔滨高新房屋开发总公司、哈尔滨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哈高新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等名义出现的一、二年期不等的借款,其利用牛头不对马嘴的账龄掩盖大股东占用资金的秘密已为中国证监会调查发现。但更深的秘密其实隐藏在预付账款之中。
预付账款问题是哈高科的一个特殊问题,也可以说是哈高科问题症结的秘密所在。哈高科董事会在2001年报中就1999年12月以公司名义向国家开发行贷款4.77亿元所作的解释性说明,其实已经初步托出了这一秘密。这笔巨额贷款,实际上完全为开发区基础设施公司所占用,后者主要用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水、电、煤、路等)。董事会承认,“公司在贷款的具体使用中,按照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的委托,根据开发项目的进度情况,分期、分批地向高新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支付开发费用。公司一直以‘预付货款’方式进行账务处理,负债表现为‘长期借款’。”公司在2001年度调整应收款项账龄时,将9525万元预付账款转为其他应收款而计提坏账准备。即使如此,年末预付款余额仍高达50081.41万元。
哈高科计提坏账,从会计制度来看并无不合,但从其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尤其是预付账款形成的实际状况来看,值得关注的是,其计提坏账是否意味着替大股东赖账?
根据有关会计政策,坏账准备只能逐年按比例计提,一次性全部计提坏账准备是不可行的,也是不合理的。而坏账准备的增加将随账龄的不同而呈不等量的递增,欠款时间每增加一年,坏账准备可能增加40%-50%。哈高科2001年调整应收款项账龄以后,其应收账款余额为10474万元,今年第一季度已减少到8191.66万元;其他应收款19325万元,今年一季度有无减少不详。即使按保守估算,依目前的账龄,2002年预计将计提坏账准备约7000万元。而今年一季度预付账款则比2001年末又增加了7%,达到53587.03万元,假如按2001年将预付账款转为其他应收款而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则估计因此而将增提坏账准备约4700万元。更严重的是,假如来年继续如法炮制,预计2003年将因数额最大的预付账款账龄分别进入2-3年期和3年以上期而增提坏账准备逾1亿元。
资料来源: 黄湘源,《证券市场周刊》, 2002年0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