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小张是深圳众多房贷大军中的一员,每月他会准时把银行扣款的数目打入扣款银行账户上。年初,由于国家再次微调了房贷利率,而自己没有及时注意到这个信息,于是在一次扣款日后,他收到了银行发出的“账户欠款3元”的短信。尽管只是一笔欠款记录,而且只有区区3元,可做事一向谨慎的小张却为此不安了好久,“我不知道这个会不会被算作不良信用记录,会不会影响我以后办理其他贷款,可又不知道去哪里要个说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小张的困惑在许多市民中也都多多少少存在着。水费、电费的缴费、贷款、信用卡等等,如今的生活是越来越不能脱离和银行之间的信贷关系了。市民如果有一次欠费的情况,是否会被划入信用“不良”一类的记录呢?信用系统能否区分拖欠行为是善意还是恶意呢?
深圳市鹏元征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锦华告诉记者,个人信用征信系统只是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是个人信用信息的汇聚地,这个平台把从各个渠道获得的信息记录下来、积累起来,形成不断累加的个人信用记录。系统本身不会“判断”被记录的信息是否会形成不良信息记录,只会如实记录个人信用信息的产生、次数、数额等等。“记录是优良的还是不良的,取决于看数据者也就是需要这些数据的机构对于个人信息的标准和判断。比如有人提到的拖欠3元的贷款,系统上会出现这么一次记录,但是否会影响到个人以后的贷款,就要看发放贷款银行的态度了,当然一般一次这样的记录没有什么影响。而如果多次发生同样的情况,系统会一笔笔如实记录,可不是一件好事。”
赵锦华说,他们在工作中常常能够感觉到大家对个人信用信息系统知之甚少。“在很多人的概念里,就是向银行借钱了才会有信用记录被记录在案,事实上系统记录的信息要丰富很多,一切和银行发生信贷关系的项目都能在系统中被查到。除此之外,个人信息系统里面的信息还包括诸如个人身份证上的信息以及婚姻、职业、收入信息等个人身份信息;个人纳税、参加社保、个人财产情况变动的社会公共信息以及可能影响到个人信用状况的涉及民事、刑事、行政诉讼和行政处罚记录等。个人信用信息可谓包罗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