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短期看,英国药品管理局的‘禁售令’对国内药企的影响不会太大。因为中成药难进入英国及欧盟其他国家早已是业内共识,这些国家也不是我国中药出口重点所在。目前,我国中成药的出口额每年达2亿美元,其中欧盟仅占不足2000万美元,份额很小。”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医药生物发明审查部副主任卫军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然而,尽管如此,当从2014年起将全面禁止中成药在英国销售的消息传来,国内股市医药板块仍然受到了影响,104家上市药企的股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而在中药板块,华润三九、汉森制药、太安堂公司更是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不仅如此,从长远看,英国“禁售令”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仍然不可小觑。
“目前,中成药通过欧盟注册令以药品身份出现是大势所趋。继英国之后,欧盟其他国家很可能随之对中成药禁销,而欧盟传统药品在全球市场需求占比超过四成,2015年欧盟将有370亿美元市场‘蛋糕’,中国企业可能很难从中‘分羹’。另外,该事件也可能会发酵影响到我国中药出口占主要份额的亚太、美洲国家和地区。”卫军表示。
事实上,早在2004年,欧盟就颁布了《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规定在欧盟市场上销售的中成药必须在2011年4月30日完成注册,否则不许销售。在卫军看来,我国中药出口在国外屡屡遭遇禁售,固然有西方对中医药理论认识上不足的原因,而国内中成药本身在生产环节可能存在的质量、安全性等问题,也的确应该引起关注。“我们的着眼点不应仅在于提高中成药的国际声誉,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中成药重金属毒性、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对于具有毒性或有一定毒副反应的中成药,应加强研究,利用现代科学手段,使其达到安全可控。”卫军表示。
在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王炼也表示,接下来,将在中药的标准化建设上加大力度,尽早建立一个科学的、能够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中医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