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宝马展上几家领先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携手自己收购的国外子品牌联合参展。比如三一和德国普茨迈斯特,徐工和德国施维英,柳工和波兰德莱赛塔,中联重科和意大利赛法等。表面上收购欧洲老牌企业有利于提升年轻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专项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而实际上中欧联手可以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因为在中国企业获得了欧洲企业的技术、渠道以及品牌影响力的同时,欧洲企业也解决了融资问题,并获得了中国的广阔市场。此外,欧美是科技发达的国家,市场比较规范和成熟,牵手当地企业也有利于中国企业根据当地客户的需要来开发出适合当地用户习惯和标准的产品。
从技术方面看,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不断进入新的领域,努力向高端制造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例如徐工推出的起重机,就采用了使操控平顺可靠的变量泵负载敏感系统,使拆装方便快捷的车载组合式平衡重技术,以及使驾驶操纵更舒适的力限器系统分级控制策略。三一的挖掘机则应用了领先的正流量液压控制系统和全新设计的冷却系统,不仅使操作更加舒适、高效,还能提高30%的散热量。中联重科则展示了80米碳纤维臂架泵车。2011年该车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是当时全球最长的碳纤维臂架泵车。而现在,中联重科已自主研发生产出了101米碳纤维臂架复合技术泵车。
从面向欧美市场来看,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正逐渐突破标准限制这一难关。10年以前,赴欧美参展的中国企业由于产品大多不符合欧美标准,无法获得国际客户的认同,参展产品辛辛苦苦运到国外,转了一圈还得运回国内,基本实现不了销售。而2013年,中国的很多产品不仅已经通过欧盟CE认证,达到了较高的噪音和排放控制标准,有的还专门针对欧美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了优化设计。从2013年展会现场欧洲客户与徐工签订了120余台、总价值超过800万欧元的采购订单来看,中国企业的产品已经突破了标准的限制,并开始赢得欧洲用户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