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为未来5年绘制蓝图的关键年份。从年初开始,国家及各行业、地区的“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已陆续启动,我们共同站在又一个新的起点上。与乍暖还寒的气候相仿,中国经济正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最复杂最严峻的格局,结构性调整势在必行。与会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以及政府通过两会作出的决策部署,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转型的基石,因而备受国内外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和期待。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2009年成为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我国立即果断实施有力的宏观经济政策,全力以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实现总体回升向好。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使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显出来,表现在经济增长中投资所占比重过大、一些地方“三高”(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产业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等。如果不加紧解决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这个主要症结,将来付出的代价就会越来越大。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调整结构,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社会经济的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从微观层面来说,长期以来,我国企业更多依靠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依靠资源能源的大量投入来赚取国际产业链低端的微薄利润。面对土地资源紧缺、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原材料涨价等现实状况,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而且迫切的问题。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没有自主品牌,想争取到高科技产品的订单并取得合理的附加利润是不可能的。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只有顺应形势,在产品结构调整上下大力气,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下大功夫,通过自主创新、引进技术、合作开发、联合制造等方式,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升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提高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端产品比重,才能在未来获得稳定发展。
知识产权工作是保障创新、支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克服经济困难的根本性力量。当前,我国资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突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越来越急迫,而全球也正在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国际经济交往中知识产权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带来很大冲击,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外向型企业,被迫减产甚至停产;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则受冲击较小,有的还现实了逆势而上。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知识产权的力量,努力取得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的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新型产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内在动力。
看来,正如本报特派记者所预言的那样,知识产权又将成为两会中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的热门话题。(知识产权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