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3月在京召开的全国两会明确,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政府的工作重点就是: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为此,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围绕保增长、促升级,重点抓好工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同时也面临着能源资源瓶颈制约加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等严峻挑战。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将在“九五”末的基础上再翻两番。所以,无论从我国面临的能源资源约束增强和维护经济安全的形势看,还是从国际科技竞争加剧、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强化的趋势看,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多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更多依靠自主知识产权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危机时期,是各种问题充分暴露的时期,也是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期。党和政府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列入国家发展大计,这再次说明,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过程中,知识产权的关键支撑作用愈发突出。温家宝总理在考察北京中关村科技园时指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更要重视知识和科技的力量,这是应对危机更带根本性和长远意义的措施。”
国家知识产权局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共受理三种专利申请82万多件,同比增长19.4%;截至2009年3月16日,我国受理的专利申请总量突破500万件,达到500.2143万件,距突破第四个100万件仅1年零4个月,其中发明专利申请为168.1464万件。这组数字充分反映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得到了极大提升,我国知识产权体系的活力进一步增强。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一批企业依靠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抗拒国际金融危机,产销两旺,趁机扩大了国内外市场份额,掌握了竞争优势。但也必须看到,我们以自主知识产权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还很弱,全国90%以上的企业没有自己的专利,40%的企业没有商标,多数企业仍处在有“制造”无“创造”、有“产权”无“知识”的状态;许多企业只能依赖简单加工、贴牌生产甚至仿造过日子,金融危机当中更是纷纷破产倒闭。因此,在庆祝第九个世界知识产权日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应对危机的努力中,我们将获得哪些突破和创新,将给后人留下什么可资借鉴的遗产?
危机留下的不应只是一段共克时艰的记忆,还应带来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相关体制机制的深度创新,创造一笔笔宝贵的人类文明遗产和财富: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大力弘扬知识产权文化,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树立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积极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风气;要加强政府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加强法律法规、政策配套、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完善知识产权专业培训与服务体系,提高全社会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与水平;要大力开发利用先进适用的创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格执行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力度,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规模经济效益。
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弘扬变革和创新精神,紧紧抓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一重要环节,坚持把它作为增强科技、经济竞争力的指标与目标,就能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就将迈得更稳健,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拥有了重要的基础保障。
祝各地庆祝第九个世界知识产权日的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收获丰硕成果!(知识产权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