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2009年10月刚刚上任的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表示,这是自1974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我们必须将国家从破产中拯救出来。”而为了解决希腊当前的财政危机,并向外界展现出希腊整顿经济、继续向前的决心,帕潘德里欧总理开出了一系列包含削减国家财政开支、反腐败、调整税收政策等被称为“休克疗法”的药方。
不过,决心归决心,现实归现实。对于已经习惯了借债度日的希腊政府来说,要想压低赤字,就得削减开支,而为此付出的代价之一则是数以千计的政府工作人员的饭碗。因此,面对外界的猜测和质疑,帕潘德里欧一面大声疾呼,希腊正在成为金融市场上流言的“牺牲品”,并否认该国正寻求从欧元区其他成员国那里借款。但另一方面,他又在达沃斯论坛上失望地表示,“对欧元区来说,我们毕竟所占比重有限。当然我们不责怪欧盟,我们责怪自己。我们显然已经失去了资金市场的信任,要赢回这种信任我们需要很多年的时间。”
的确,面对此刻深陷危机深渊的希腊,欧盟各方领导人似乎也在犹疑不定:帮还是不帮,这还真是个问题。1月初,在希腊曝出债务危机后,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兼奥地利央行行长诺沃特尼就强调说,欧元区国家没有拯救希腊的计划,他强调这不是央行的工作,并指欧盟协议中没有“拯救原则”。达沃斯论坛期间,欧元集团主席容克、欧盟经济和货币事务委员阿尔穆尼亚等人也相继表态说,“希腊政府不存在破产的危险,同时也不需要来自外界的援助”,“欧盟没有援助希腊的备用计划”。
与此同时,德国联邦银行行长韦伯明确表示,对于目前陷入债务危机的希腊,从欧盟层面开展援助,既不能产生好效果,在政治上也站不住。他认为,目前其他国家经济状况也不好,欧洲中央银行不应就希腊危机展开专门行动。英国财政大臣达林更是说起了“风凉话”,他倒是认为欧元区各国不应对希腊置之不理,不过因为英国不是欧元区成员国之一,所以不会参与任何相关的挽救行动。
但不管怎样,作为《里斯本条约》刚刚正式生效的欧盟,尤其是在经济层面联系更为密切的欧元区国家来说,对于希腊此刻的困境,当然不能袖手旁观。比如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就明确表示:“很显然,经济政策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整个欧洲的问题。”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也适时澄清了有关希腊可能会被迫退出欧元区的猜测,“没有一个国家将离开欧元区,欧盟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联盟,有很密切的相互支持关系。”
而在所有“关切者”的声音中,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一番话更加耐人寻味,“现在的希腊就好像一颗‘定时炸弹’,对希腊施以援手的‘时机’,才是欧盟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的确,默克尔的这番话才真正点出了问题的关键。
事实上,在此次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之前,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国都已因高负债率而先后被下调主权信用评级,处于危机的边缘。而放眼整个欧盟范围,2009年的财政赤字相比2008年扩大了3倍,这一数字在今年仍会继续攀升。因此,作为彼此利益攸关的欧元区国家,甚至于欧盟以外的主要工业化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隔岸观火的资格。对此,2009年12月期的美国《财富》杂志这样分析道:“如果说继迪拜之后,目前形势最为严重当属希腊,债务危机一触即发,那么其他国家也将好景不长。”人们纷纷担心,希腊经济一旦因政府债务危机而垮台,将会在欧元区乃至整个欧盟引起连锁反应,届时希腊只不过是第一枚倒下的“多米诺骨牌”。而曾准确预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纽约大学教授里埃尔·鲁比尼更是发出警告说,“照这样的趋势下去,不出一两年,欧洲货币联盟将崩溃。”
言及此,我们不禁要再提一下在这轮“国家破产潮”中真正倒掉的第一枚骨牌———冰岛。据说,有关主权信用危机的最新版本是这样的:1月5日,由于冰岛人不愿为银行的烂摊子埋单,近25%的国民向总统请愿。总统格里姆森宣布,将针对国会去年底通过的法案进行全民公投,以决定是否赔偿英国与荷兰政府的55亿美元。
听闻这个“故事”,想必作为欧元区乃至欧盟的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一向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大国”们,一定会感到不寒而栗,而除了祈祷自己借出去的钱不要打水漂,他们恐怕还必须得尽一下“兄弟情谊”。此前已经有人预测,从迪拜到希腊,国家破产将是2010年的趋势之一。那么,希腊真的会再演“国家破产”的悲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