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先生曾经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公司的财务总监,年薪曾达到50万元,6年前到国内一家颇具规模的民营企业做CFO。这家民营企业鼎盛时在业内名列前茅,年销售额近8亿元。
后来,公司董事长撤资退出了。无奈中,他就和该公司的总经理阿里、营销副总经理阿江三人组成了创业团队,注册成立了新公司。阿里是第一大股东,占60%的股份,担任法人代表;郭先生是第二大股东,占30%的股份,主管行政财务;营销副总经理阿江占10%的股份,仍管营销。他们三人带领原公司骨干人员,在同一行业内开始了创业。
然而500万元注册资金在不到8个月的时间里就耗得差不多了,而随后企业每个月以20万元的额度亏损。三个股东协商后继续按股份比例投资弥补亏损。于是,郭先生每个月从家里拿出6万元补亏,大概持续了将近一年。等到几乎把家里的钱花光了,却还见不到曙光,企业继续亏损。郭先生只好退出创业团队,重新走向打工的生涯。在退出时,郭先生不仅股份没有变现,其前后投进的200多万元,也没有要回来。他把自己的股份免费送给阿江,阿江不要,最后只好送给了阿里。
郭先生至今还没有弄明白:为什么原有管理团队带领原班人马,在做了5年的原有市场却赚不了钱?过去他们三个人带领员工一年就能轻松赚取几亿元,而今却落得如此下场。如此大的差异,其原因是什么?
案例点评:
郭先生创业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创业团队组成的不合理。创业搭档的组成一定要有三个核心前提:志同道合、能力互补、行为风格差异。案例中看不出他们是否具备这三个核心条件。
从案例的描述中可以看得出,他们创业是属于冲动型的,他们在无奈中进行创业,没有筹划与规划。三个人组成创业团队只是因为是同事,因为觉得原董事长放弃原有业务可惜,恰好手上还有足够的资金。
而且在新公司里,原有骨干人员太多。从一个8亿元销售额的公司到一家刚刚创业的公司,很多人都不适应。包括三位总监级创业者,角色没有完全调整过来。创业企业应该尽可能利用新人,而不是旧人,除非志同道合。
另外,总经理阿里没有具体分管的业务,分工不明确,且所占股份太多,而关键岗位的营销副总经理阿江的股份却太少。郭先生免费把股份送给阿江,阿江不要,这件事值得思考。这可能说明,阿江对创业团队也没有信心。这件事还说明他们组成的创业团队不是志同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