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在近期召开,会议将专门讨论研究“三农”问题。这对广大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福音。以笔者观察,当前农民最关心的是民生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六条:
一是“学有所教”。教育是民生之基,虽然国家对义务教育实行了“两免一补”,但由于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等非义务教育收费还比较高,农村孩子在相当程度上仍旧存在上学难的问题。孩子上学,仍是农民较大的一笔开支,因学致贫的情况,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落实真正的“有教无类”尚待时日,实现教育公平仍然任重道远。农民迫切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完善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无忧无虑地读书,让所有的家长不再为学费发愁,让所有的校门都对莘莘学子敞开。
二是“劳有所得”。收入是民生之源,虽然国家对解决“三农”问题政策上一再倾斜,为农民发放种粮补贴、支农资补贴、养猪补贴等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涨价过快,种地成本较高,粮食价格低迷,明显偏离价值,农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年下来,收入仍然有限。农民外出打工,劳动力比较廉价,工资收入明显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许多农民仍然过着紧日子,仍存在增收难、致富难的问题,有的“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单靠自身力量他们很难摆脱困境,他们希望国家转换农村政策的体制、机制,切实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使农民增产、增收、快富,也过上宽裕的好日子。
三是“病有所医”。医疗是民生之急,虽然我国在农村地区实行了“新农合”,由于报销比例较低,医药费太贵,农民仍存在看病难的问题。许多农民有病仍然不去医院,有病不医的现象仍然在一些地方存在。改革开放后,农民实现了温饱,饭能吃上,衣能穿上,已经不存在饿肚子的问题,但许多人就怕生病。他们期望新的医改方案能把农民包括进去,真正实现“全民医保”,合理分配公共卫生资源,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把医疗卫生事业重点放到农村去,切实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
四是“老有所养”。养老是民生之依,虽然农村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由于没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农民仍存在养老难的问题。不光是无儿无女的老人养老难,有儿有女的老人养老也难,因为他们一般不属政府救助对象。有的老人在丧失劳动能力之后,不受儿女待见,饭不给吃饱,衣不给穿暖,病不给医治,以致“有钱盖房,无钱养娘”、“媳妇领进门,老娘傍厕胖”的现象时有发生。广大农村老人希望国家能把他们纳入到社会养老体系,使他们生老病死也有个依靠。实践证明,家庭养老靠不住,社会养老才是“保险箱”。
五是“住有所居”。住房是民生之需。虽然农村和城市相比,农民一般都有宅基地,但由于儿女较多,经济拮据,加之建筑材料涨价,许多农民的住房条件、住房质量、设施配置,都很难和城市居民相提并论。可以说,农民的经济支出,建房是最大的开支之一。特别是儿子多的农民家庭,在许多农村地区有一套住房是找对象成家的必备条件,为了建房往往耗尽农民多年的储蓄,甚至因此背上债务。
六是“寝有所安”。稳定是民生之盾,农村和城市相比,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社会治安的难度相对较大,明抢暗盗时有发生。特别是宗族势力盘根错节,一些人依仗人多势众,独霸一方,恃强凌弱,为非作歹,让老实农民敢怒而不敢言。“害莫大于乱,利莫大于治”,农民殷切期望政府除暴安良,惩恶扬善,严厉打击村霸、街霸、市霸和各种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帮派团伙, 确保农村的安定和谐,让农民能吃安稳饭,睡安稳觉。
总之,广大农民希望少有学、劳有得、病有医、老有养、住有屋、寝有安,生活充满幸福和快乐,他们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充满希望和期待。广大农民有理由相信,有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中央惠农善政的雨露滋润,农民的日子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 (哲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