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痉挛型(spasticity) 发病率高,约占全部病人的60%左右。病变波及锥体束系统,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上肢常表现屈肌张力增高,肩关节内收,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手指屈曲呈紧握状,拇指内收,紧握于掌心。下肢大腿内收肌张力增高,髋关节内旋,大腿外展困难,踝关节跖屈。卧位时膝关节、髋关节呈屈曲姿势,伏卧位时抬头困难,仰卧位时头后仰或低头。座位开始时,头向后仰,以后能做时,两腿伸直困难,脊柱后凸,跪时下肢呈“w"形。站立时髋、膝略屈,足尖着地。行走时呈踮足、剪刀样步态。腱反射亢进或活跃,骨膜反射增强,踝阵挛阳性,2岁以后巴氏征阳性。
(2)手足徐动型(athetosis)约占脑瘫20%,主要病变在锥体外系统,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当进行有意识运动时,不自主、不协调及无效的运动增多,例如当取拿某件物品时,不能用手顺利地去接触物体,往往将肢体高举,或伸向其他方向,摇晃肢体,全身用力,眼睁大,张口,颈部肌肉也收缩用力,极不协调。紧张时不自主运动增多,安静时减少,入睡后消失。由于颜面肌肉、舌肌及发音器官肌肉运动受累,常伴有语言障碍。手足徐动型脑瘫智力障碍不言重,单纯手足徐动型脑瘫腱反射不亢进,不表现巴氏征阳性。肌张力呈齿轮增高。手足徐动型在早期(1岁内)往往表现肌张力低下,平时常常安静地躺在床上,几乎没有自主运动,仰卧位时下肢屈曲,宽外展,踝背屈(此种姿势与痉挛型恰恰相反),随着年龄增大,肌张力逐渐变为“僵硬”。手足徐动型小儿往往喂养困难,吸吮、咀嚼困难,经常作张嘴伸舌状
(3)强直型此型很少见到,由于全身肌张力显著增高,身体异常僵硬,运动减少,主要为锥体外系症状,使其四肢做被动运动时,主动肌和拮抗肌有持续的阻力,肌张力呈铅管状或齿轮状增高,腱反射不亢进,常伴有严重智力低下。
(4)共济失调型占5%左右,此型表现为小脑症状,步态不稳,走路时两足间距加宽,四肢动作不协调,上肢常由意向性震颤,肌张力低下
(5)震颤型此型很少见,表现为四肢震颤,多为静止震颤。
(6)肌张力低下型占10%左右,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四肢呈软瘫状,自主运动很少。仰卧位时四肢呈外展外旋位,状似仰翻的青蛙,伏卧位时,头不能抬起。常易与肌肉病所致的肌弛缓相混,但肌张力低下型可引出腱反射。本型常为婴幼儿脑瘫的暂时阶段,以后大多转为手足徐动型或痉挛型。
(7)混合型以上某几种类型同时存在一个病儿身上,称为混合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