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方告知程序存在严重瑕疵,客观上剥夺了患方的知情同意权
强的松、甲基强的松龙同属于激素类药,其胃肠道不良反应包括以下几点:可能发生消化性溃疡穿孔或出血、胰腺炎、食道炎、肠穿孔等等。医院在开始使用此类药物时,应充分告知患方,待患方对该治疗方案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有充分了解后做出选择。
但是,在本案中,患方在被告处两次住院一直在遵嘱服用该药,即使在禁食、胃肠减压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停止。在使用前,医方没有履行告知义务,客观上剥夺了患方选择权,并造成了患者在肠梗阻的情况下又出现胃肠道出血的严重后果,以至最后抢救无效死亡。
2、医方存在误诊误治,延误病情,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丧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1)诊断方面:
患者于2007年6月28日由于“反复呕吐、腹痛”第二次住院,而医方依据“2007年4月4日外院”的血常规、腹部超声、双下肢动脉超声等检查,草率作出诊断:怀祖性脓皮病‚陈旧性肺结核ƒ胆囊炎,并且一直到出院未作任何修正,住院中没有对呕吐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检查,没有腹部B超、腹部X光片等,病程记录中也没有腹部体格检查的记载,入院记录及首次病程记录中关于腹部体格检查的有关记录显然是第一次住院病内容的复制(通过对两次病例的比对可以明确得出此结论),无任何诊断价值。住院5天,病情持续,被告应积极请相关专科医生如消化科、腹部外科会诊,以明确诊断、正确治疗,但医方没有积极履行义务,客观上造成误诊,误治,以至于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最终导致严重后果。
(2)治疗方面:
由于诊断错误,医方当然的选择了对肠梗阻无任何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在患者频繁呕吐、不能进食,胃黏膜可能已经出现损伤的情况下,却继续使用强的松,且没有运用保护胃粘膜类药物,客观上,患者不仅没有得到正确救治,反而造成了胃黏膜损伤加重,从而进一步加重病情。
3、病历、医嘱单存在不真实现象,是否为伪造,难以认定
患者为了解决不同的病痛,先后在被告处住院两次,对比前后相差近50天的两份入院记录,可以发现在体格检查方面简直一字不差。那么,究竟那一份才是对当时病情的真实记录呢?我们有理由怀疑其病历的客观性、真实性。
医嘱单无医生签字,使得医嘱是何人所下难以认定,出具医嘱的人是否是医务人员、有无资质资格、是否在执业范围内执业等无从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