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对静脉输液致血管损害的相关因素与血管维护对策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探索,现总结如下。
1.1.1静脉穿刺时针头选择不当使血管损害程度增加,尤其是静脉留置针时因针体较粗且在血管中保留时间较长,留置针的机械性刺激和药物及液体的化学性刺激加重和加快了血管的损害程度与速度。
1.1.2穿刺进针方法与角度不当或多次摸鱼,均可造成患者疼痛致使血管痉挛而加重血管的损害。
1.1.3血管选择不当和使用不合理,如在血管的同一部位连续多次穿刺或连续多次使用同一条血管。
1.1.4固定方法不稳妥或因牵拉、压迫、体位改变等因素造成针头阻塞、脱出或针尖刺破血管使液体渗漏,增加了血管穿刺的次数,使血管机械性损害的机会增加。
1.1.5拔针方法与按压方法选择不当,可因针刃与血管的摩擦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皮下瘀血。
1.2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损害
使用对血管具有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氯化钾、红霉素及某些化疗药物,且滴速过快,可引起刺激性损害。
1.3采取措施不及时
对已有静脉炎症状的血管未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维护,对长期输液或使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致静脉发炎未及时发现仍继续输液,可进一步加重对血管的损害。
1.4其他因素
如冬天气候寒冷,室温较低,液体过冷亦可使血管痉挛而产生疼痛,痛阈值较低及对输液有恐惧、紧张心理的患者均可因输液产生疼痛感。
2.1选择合适型号的静脉穿刺针头
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小号的穿刺针,以减少血管壁的损伤面,利于血管的自我修复。尤其是选择静脉留置针时,要克服宁大勿小的误区,因为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可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的损伤,从而降低机械[2]性静脉炎及血栓静脉炎的发生。
2.2选择合适的血管和合理使用血管
当输入高浓度的药液、营养液、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及化疗药物时,应选择较粗而直的血管穿刺,并交替使用静脉,切忌连续多次使用同一条血管,特别是进行化疗时,应每次更换血管,以保证血管有进行自我修复的时间。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尽量避免下肢静脉穿刺,因下肢静脉瓣最多,血流最慢,输液时加大了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如需下肢输液时应抬高下肢20°~30°以加快血液回流,而减少对下肢静脉的刺[3]激。
2.3改进静脉穿刺的方法与进针角度
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进针角度应由常规静脉穿刺术的20°改为35°~45°进针,针尖进入皮肤后直接进入血管,改变了常规穿刺法的针尖进入皮肤后需潜行一段距离才进入血管,同时改变了常规穿刺时握拳法,采用自然放松法。实践表明改进后的穿刺方法明显优于常规法,具有进针快、回血速度快、一针刺入静脉成功率高的特点,而且明显减轻了患者的进针疼痛感。
2.4改进针头固定方法
待穿刺针进入静脉后轻轻旋转针体使针尖斜面向下,同时将连接针头的硅胶管成弧形在针柄旁边的皮肤上,由下向上交叉盘旋1圈后,用宽胶布固定针柄及硅胶管圈,这样可避免针尖刺破血管,防止因体位改变或牵拉等因素造成针头脱出血管而引起渗漏。
2.5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输液速度
输入对血管有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适当减慢输液速度,以保持输液速度既适合治疗的要求,又能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相对舒适的感受中和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输液。
2.6采用正确的拔针按压方法
切忌使用在按压针头时拔针,再按压的常规方法,应采用先拔针后按压的方法,即在针头拔出血管壁后再迅速按压,按压时应沿血管纵行按压,这样可将进血管和进皮的2个针眼同时压住,时间为3~5min,注意不要揉搓穿刺部位。从而避免了常规的拔针方法因针刃与血管的摩擦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皮下瘀血现象的发生。
2.7使用输液恒温器进行恒温输液
能减少血管刺激症状,而减轻血管内壁的损伤。尤其是冬天,常温输液可使患者肢体发冷、血管收缩痉挛、疼痛,使静脉炎的发生率增加,而恒温输液可使这个常见难题得到妥善解决。如甘露醇热溶液使血管扩张、循环加速,避免了加压输液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试验研究表明甘露醇在35℃时对血管壁的损伤是最轻[4]微的。同时,恒温输液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并使输液故障明显减少。
2.8输液静脉局部涂药以促进血管损伤的修复
在输液过程中,于输液血管的表浅段皮肤上涂擦解痉止痛的药物能缓解疼痛,起到保护血管的目的,如万应止痛膏、654-2及利多卡因等。每日输液完毕后在穿刺静脉部位涂擦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营养修复、软化血管的药物,如万应止痛膏、红灵油膏、生姜汁、芦荟汁等,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涂擦时应将药膏反复轻揉以使药性渗入皮下被血管壁吸收而发挥作用,如同时辅以局部湿热敷,则效果更佳。
3体会
临床实践表明,静脉输液致血管损害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应当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首先对静脉输液致血管损害的相关因素要有足够的认识;其次要增强护患人员对血管前瞻性护理的意识和能力;在输液前、中、后均应对血管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维护措施。从而促使血管的早期损害得到及时修复,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输液血管损害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护患间的沟通,融洽了护患关系,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1蒋雪敏,隋广兰,吕宜风.老年人浅静脉输注损害情况的调查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4. 2彭翠香.两种型号留置针在普外输液中的应用.中华临床护理学杂志,2000,15(10):617. 3候爱和.静脉留置针致感染的预防.中华临床护理杂志,2003,14(102):1912. 4辛飞燕,王丽萍,乔丽琴,等.不同温度甘露醇兔外耳缘静脉及周围组织损害的实验研究.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