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底东娜 王申)昨日,国内首家由学生参与运营和管理的北京大学医学部“阳光爱心诊所”正式启动,诊所将为没有医疗保险的流动人口等人群提供免费的诊疗服务和药品。
阳光爱心诊所以北京大学医学部医院作为服务地点,是由学生进行运营的“免费诊所”。诊所发起人之一、北大医学部2006级基础医学系学生蒋晓晓介绍,北京大学医学部“阳光爱心诊所”基于美国的“学生运营的免费诊所”的基本模式,由医学生运营和管理,由医生和医学生志愿者共同参与,向城市低收入困难人群提供免费诊治的义诊所。
蒋晓晓介绍,患者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成为爱心诊所的救治对象,包括:在北京地区不享有任何医疗保险;收入低于1150元/月;经过诊所团队的调查后最终确认其能够成为诊所的服务对象。
诊所为每个提出申请的患者制作就诊卡,有诊疗需要的患者可在任何时间到北大医学部医院就诊,每月最后一个周六上午11时30分到下午5时,诊所将为患者报销本月产生的医疗费用,并核准计划接诊的患者资质。
据了解,阳光爱心诊所10月23日就开始试运行,诊所安排学校餐厅的6位工作人员做了体检,其中产生的各种费用均由诊所承担。学生还为这些打工者建立了健康档案,这些打工者可随时就病情向学生咨询。
“学生运营的免费诊所(SRFC)”,是完全由学生运营并进行管理,面向城市无医疗保障人群的免费诊所,在美国已有33年历史。
调查显示,美国已有53%的医学院校开设了SRFC,分布于25个州。每学期共有以千计学生参加SRFC的志愿服务,数以万计的病人享受诊所的服务,社会各界的捐款及政府、学校的拨款使每家SRFC每年的运营资金从5000到95000美元不等;SRFC逐渐成为医学生做志愿服务工作的首选。大部分SRFC都能提供血压检查、血糖评估等。
阳光爱心诊所挂靠北大医学部医院,医疗行为均由该医院负责
对话人:阳光爱心诊所发起人蒋晓晓、薛侃(北大医学部2006级学生)
爱心诊所:我们在美国调研时发现,美国一半以上的医科大学都设立了“学生运营的免费诊所”,每位医学生不仅为患者提供诊疗,还能在精神上给患者帮助,患者满意度和认同度普遍超过了公立医院,回来后,同学们觉得这种模式可以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也可以增强医生的职业道德,提高医学生的职业归属感。
爱心诊所:由于经费和人员限制,以及处于对从事无偿活动的医生的保护,诊所并不能接待风险较大以及需要仪器设备较高端的疾病,如任何有创手术和风险较高的药物治疗。初步将诊所诊治的疾病范围规定为常见病,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炎症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病情监测。
新京报:诊所由学生运营,学生还没有执业资格,是否涉嫌非法行医?
爱心诊所:诊所虽然由学生来组织和管理,但所有诊断和药方都是由北大医学部医院提供,以保障医疗安全和有效,诊所里的医学生不参与任何诊断,但会参与一些询问病史等期就诊准备。
爱心诊所:诊所挂靠在北大医学部医院下,所有医疗行为全部由部医院来负责,如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发生不愉快的事情,由部医院出面解决。
爱心诊所:目前诊所的资金有限,我们计划为每个患者提供每人每年600元的资助标准,这其中包括检查费、药费等。
爱心诊所:主要是寻求社会资源的资助,也在探索与多家卫生救助机构进行单病种的覆盖合作,目前已到位的资助款是6000元,所以,我们计划先为10位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新京报:计划接诊量多少,如果超过接待能力,怎么办?
爱心诊所:我们会提前为患者制作阳光爱心诊所就诊卡,按申请时间的先后安排就诊,就诊人数要看资金的多少,如果资金不到位,申请就诊的患者又比较多的话,我们会在资金到位后联系等待的患者。
爱心诊所:哪怕每年帮50个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探索一条稳定有效的学生参与运营的免费诊所的模式,能有多的医学院校共同参与建起更多家这样的诊所,实现更大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