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兰店市夹河中心卫生院院长费安顺告诉记者,他今年50多岁了,在乡镇卫生院干了一辈子。讲起改造前的卫生院,费安顺是一脸的无奈:“当时卫生院设备简陋,除了有几张床和几部淘汰了的检查仪器外,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医疗器械了。再加上大夫的水平有限、房屋破旧,卫生院整天冷冷清清的几乎没人看病,因此也就很难有收入,甚至连职工的工资也开不出来,一些基本的业务也无法开展。”
2005年政府加大了对乡镇卫生院建设的投入,夹河中心卫生院不仅盖起了新楼,还增加了化验设备、B超、X光机、配备了手术室及相关急救设备等,老百姓的一些常见病在卫生院就能治疗。现在卫生院24小时接待患者,平均每天能接诊三四十人次。“在实行‘新农合’前,卫生院每月收入仅有3万元左右,现在,平均每月达到7万多元,估计冬季能达到10万元以上。”费安顺说。普兰店市连山中心卫生院院长林发重得知记者来采访“新农合”,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新农合’太好了!不仅减轻了农民医疗负担,还救活了乡镇卫生院。”他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如果到现在农村还没实施合作医疗的话,北三市大部分乡镇卫生院都要倒闭。”
的确,农村卫生基础建设的投入和“新农合”政策的及时实施,让农民更新了医疗观念,提高了就医需求,使新整合的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得到了利用,扭转了乡镇卫生院不可或缺但却濒临死亡的尴尬局面。记者从市卫生局得到了足以佐证上述观点的一组数据:全市乡镇卫生院年总收入:2004年1.29亿元;2005年1.49亿元;2006年1.99亿元;2007年2.33亿元。普兰店市的乡镇卫生院2007年比2004年总收入增长139%,门诊量增长71%,住院人数增长92%。
“新农合”不仅改变了农民的医疗健康观念,也有效缓解了省、市级大医院看病拥挤问题,促进了乡镇医院的良性发展。
我市“新农合”政策是在全市指导下,以各区市县为主体制定实施。农民就医补偿比例基本标准是:在乡镇卫生院门诊就医补偿30%,住院治疗100元起付线以上补偿60%。在县级医院住院200元起付线以上按50%补偿。转县级以上公立医院或急诊等异地就医,根据实际发生费用等情况在扣除500元起付线后,给予35%至50%的不同比例报销。同时,设有门诊及住院封顶线。这种金字塔式的政策比例,主观上以引导农民选择“分层就医,就近就医”,以降低就医成本。从近三年来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利用率和收入大幅提高的实际情况来看,“新农合”政策也使农民就医越来越流向基层。
庄河市黑岛镇一位姓管的老汉对记者说,没有“新农合”那会儿我想,反正到哪儿看病都是自己花钱,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肯定不如市里的大医院,所以就愿意去市里大医院看病。可是,咱农民跑那么老远,两眼一抹黑,一折腾少则一两天。看完病一算:车钱、吃饭、住店花的钱比看病多,虽然花钱上火,但觉得大医院水平高,心里也就平衡了。现在,市里把乡镇卫生院重新建好了,又有了“新农合”,有病在家门口看花钱少,报销的还多,又方便又实惠,实在看不了的病往市里大医院转还有报销,咱也省了折腾、省了钱。
记者从庄河市卫生局得到这样一组数字:2006年,乡镇级医院补偿364.5万元,占补偿总额的27%,市级医院补偿635万元,占补偿总额的47%,市级以上医院补偿351万元,占补偿总额的26%。2007年,乡镇级医院补偿983万元,占补偿总额的31.6%,市级医院补偿1346万元,占补偿总额的43.2%,市级以上医院补偿785万元,占补偿总额的25.2%。从庄河市“新农合”补偿基金流向看,2007年流向市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基金比例比2006年下降0.8%,流向市级医院下降了4.8%,而流向乡镇级医院比2006年上升了4.6%。这表明“新农合”补偿基金向基层倾斜的政策导向产生了效果。从深层意义来说,不仅方便了农民,还促进了乡镇级医疗机构的发展,乡镇卫生院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