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用一句话概括《意见》,那就是“临床诊疗、护理、手术及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要适当提高,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要逐步取消”。如果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医务工作者只能靠“临床诊疗、护理、手术之类”的“本事”挣钱,不能再靠猛开药、开贵药之类的歪门邪道挣钱,那没什么可争议的。可要是这句话的意思是“高诊疗费低药费”,那就无异于往老百姓的伤口上撒盐了。
首先,大家看不看得起病,并不在于诊疗费、药费谁高谁低,而在于这“费”那“费”加一块儿是不是高得离奇——老百姓并不傻,不会连“早上三个栗子、晚上四个栗子”跟“早上四个栗子、晚上三个栗子”毫无区别都分不清。至于这高额费用是靠什么名目收的、收了之后医院内部又怎么分配,那不是头一样要关心的事情。
其次,逻辑上“高诊疗费”怎么着也得以“低药费”为前提,但降药价这事儿,据报道国家发改委已经搞了24次,但每次都以越降越高结局,这次新医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凭什么就担保能毕其功于一役?就算这是场最终会取得胜利的战役,那也是场坚苦卓绝的持久战——绝不会短短一个月就能解决问题。在药价虚高没有管住、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效果没有评估之前,就匆匆忙忙表态要提高诊疗费,这心是不是也忒急了?
更何况,在国家发改委明确提高诊疗费的同时,取消药品加成、降低“机器看病”收费却依然只是小步推进:所谓“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和治疗价格”,咱们没能看到具体用什么法子降低。而“逐步取消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过渡期间可实行差别加价政策”,更让人一下子联想到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时,“成品油消费税”一夜之间提高,而作为交换条件之一的“取消二级公路收费”却是“逐步有序取消”,试问,医院对提高诊疗费和取消药品加成哪个更有积极性?如果在诊疗费提高的同时,药费却“逐步”了N长时间也没有降低,那这病岂非是越发看不起?
医疗费用不是翘翘板,把这头按下来就一定要把那头翘上去。“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也不是安慰公立医院的“糖果”,告诉他们这只手不能多收钱、乱收钱,那只手却可以。这种妥协法儿也许能够换得医院在即将到来的公立医院改革中的“合作”,但要借此解决“看病贵”,基本没戏。
放弃“以药养医”,一定会产生资金缺口问题,但这个缺口大部分要靠中央和地方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来补偿——这原本是多年来政府都没有做好的“功课”、是造成公立医院不姓“公”的根本原因,不能全指着诊疗费出大力。
要解决“看病贵”,一是整体医疗费用要降低,二是要提高医保报销比例、降低老百姓自付比例,把各地“淤”着的医保资金花出去。
当然,咱们得说,这“高诊疗费低药费”的提法也不是全无意义,至少对公立医院而言,在多年高收费、利润却是个谜(公立医院自称没有利润,专家却认为其利润率达10%甚至25%)的情况下,“高诊疗费低药费”意味着其内部收入分配要转型:临床诊疗、护理、做手术的收入不能比大笔一挥进药、开药、开检查单子的低,这对那些在一线辛苦工作、劳动却一直不那么值钱的基层医务工作者也许是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