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相当部分的病人认为要给医生送红包,我自己家人看病,也会来问我要不要给医生送红包!”9月7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出席广东科协论坛指出,在市场机制的刺激下,医务人员的人文精神开始沦落。(9月8日《南方都市报》)
钟南山是谁?他可是工程院院士,是当年疗治“非典”的明星级名医。连他的家人看病时,都要问一问他“要不要给医生送红包?”可见“看病送红包”绝非个别现象。而且,这种“病患”并非小恙,而是病入膏肓的痼疾,使身处其中的医务人员人文精神沦落。
更为尴尬的,是患者为了自身和家人的健康,不得不被动适应病态的医疗环境,采用送红包的方式买放心和安心。异化的医患关系,正固化为一种惯性的社会生态。
也正因为如此,普罗大众才会有“久入鲍鱼之市,不闻其臭”的麻痹。由于医院人文精神的沦落是普遍的,送红包的现象是常态的,所以对个别医疗卫生单位和人员的道德批判,难以改变红包肆行的怪状。同样,像钟南山院士等一干洁身自好从不收受红包的“良医”,也难以从根本上起到“活血化瘀”,涤荡医院不良风气的作用。
消弭“红包”恶俗,先要找到病根,那就是医疗的过度市场化。当医疗机构成为市场牟利的主体时,其公共服务职能也就悄然而逝。而和医疗机构发生市场关系的,无非是药企、医疗器械商和他们的代理商。当医疗单位和这些上游企业形成甲方乙方的市场关系时,其实已经构成了特殊利益群体。他们的逐利欲望,使得患者为其市场化生存埋单。于是产生了药(器材)企及其代理商以医(院)养药(器材)、医院以药养医、患者陷入“看病难、看病贵”漩涡的窘境。
当药和医、医和患关系被市场化摧残的时候,药和医之间难免存在着回扣盛行、商业贿赂等事;当这种恶俗传导至医患关系那里,就会产生给钱才治病的“红包”现象。医疗市场越是无度,红包现象愈是普遍。就像钟南山院士所分析的那样,医生收红包也有思想沉沦的过程,一开始会觉得别扭,后来就觉得很自然,最后不收红包反而不自然了。
钟南山院士的“红包论”,点出了当前医疗机构人文精神沦落的病根,也为救赎人文精神沦落的医疗机构开出了药方。那就是,改变医疗市场化的生存之道,加大财政投入,恢复医疗机构的社会公用性质,重建和谐的医患伦理关系。而这,又和已经起步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紧密相关。所以,正本清源的良药,就是机制重建和体制更新。 (作者系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