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昨天的时评里说,医院执行国家规定,在185元的芦笋片供货价基础上顺加15%,医院并没有错,“重拳”也打不到医院身上。医院是物价局制定高额供货价的获利者,一瓶芦笋片,在15.5元出厂价基础上加价15%,还是在185元供货价基础上加价15%,究竟哪个更让医院赚钱,利润更大,相信小学生都能算明白这笔账。医院当然愿意供货价越高越好。我在上周四时评里给治理暴利药开出一张简便有效的药方,药品从出厂价到患者手中加价不准超过一倍,中间环节爱怎么倒腾、扒一万次皮也甭管它,因为物价局说人手不够管不过来嘛。人手不够管不过来要想解决的办法,制定好政策交给患者去管,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让人民去监督,这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百战百胜的重要法宝。
医院卖药,方便患者,自己也挣点钱,加价15%的政策并不坏,毛病出在没有规定好在什么基础上加价。只要规定医院只准在出厂价加价15%,这一条不但管住了流通环节不从事生产靠倒买倒卖发病人财,也基本上能够管住医生拿药品回扣的问题。同时,连物价局利用公权力寻租的问题也基本上解决一半了。就这点水和这点泥,怎么倒腾,也不许出了出厂价加价一倍的圈,我这已经是放大的圈,药品到了药店的圈。医院加价15%应当在出厂价基础上画圈。医生要在医院加价15%里拿回扣是很难的,药厂要从自己利润里另拿一块由医药代表给医生,药厂也不容易,那要大幅度提高药品出厂价。原材料成本是可以核算的,同类药厂互相有竞争,中外药价有比较,出厂价也不可能大幅提高。药厂毕竟数量有限,进入门槛高,物价局只要管好出厂价就行了。
医院靠卖药维持经营、医生靠卖药维持生计甚至发财,这是一场带有根本性的灾难。种药的、制药的、研发药的、倒药的,都可以靠卖药为生,因为本行就是药,医院、医生的本行是医,虽然二者有关系,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但终究不是一码事,一个是井水,一个是河水。医生有处方权,该不该吃药、该吃什么药、吃多少药、怎么吃药,谁都要听医生的。医生要听医术的,凭医术决定。倘若医院、医生听药厂的,听医药代表的,听回扣的,那就全完蛋了。不该吃的药、不该开的药、大处方、大剂量,一齐上,卫生部再扩大一万倍也抓不过来,最倒霉的还不是患者的腰包,而是患者的性命。请想一想吧:假如医生不是凭着医术吃饭赚钱,而是靠卖药发财,谁还肯花心思钻研医术?医疗事故还不是层出不穷?不管新医改、旧医改,不管医改怎么改,只要不把医院和医生导向凭医术立院、立身,医改注定是不能成功的。一着棋错了,满盘皆输。医术是个纲,其余都是目。纲举目张,纲举错了,目能好到哪去?
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过:“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把医生搞得不以医疗为职业,不对技术精益求精,而是以卖药为职业,对回扣精益求精,让医术高明的人无出路,这是以往医改的大失败所在,更是新医改的前车之鉴。殷鉴不远,教训犹存,三思而后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