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项规划出台后,便受到业内人士广泛关注,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张仕元认为,这将是国内疫苗行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也必然带来一次加激烈的市场重组。
随后,科技部又发布了《“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生物医药技术发展将主要包括围绕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突破临床诊断、预测预警、疫苗研发和临床救治等关键技术,研制新型诊断试剂和新型疫苗等生物制品。
政策的垂青让国内疫苗市场有了更广阔的发展余地,巨大疫苗市场也随即吸引了国内外资本的角逐。天坛生物、华兰生物、智飞生物、双鹭药业等国内疫苗生产企业纷纷行动起来,通过项目合作、海外建立研发基地等方式来切分国内疫苗市场这块“蛋糕”。
而国外资本更是铆足了劲,采取并购等“曲线包抄”方式,加快涌入中国疫苗市场的步伐。默沙东公司宣布在北京成立亚洲研发总部;诺华公司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天元生物85%股权,并获得商务部批准;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与中国医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将就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等产品在中国境内的销售开展合作等。
疫苗在迎来投资热潮的同时,也面临着研发大考。疫苗行业的长周期、高投入、高风险特点,以及国内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设计,让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卫东觉得,“非常必要进行全面地统筹规划并不断完善疫苗供应体系,整合现有资源,加大投入力度,提升疫苗供应能力和产品质量,满足常规需求和应急免疫接种的需要”。
当前,国内能够生产预防27种疾病的49种疫苗,大是单价和减毒活疫苗,但几乎都是仿制的,原创的极少。而欧美发达国家大多以联合疫苗、灭活和结合疫苗为主。
“国内外在疫苗研发上相比较,国内多要集中在儿童疫苗领域,发达国家则既涵盖儿童,也涉及成人领域以及针对免疫缺陷特殊人群的专用疫苗。”上海润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史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研发水平低、技术投入分散、产品基本为仿制已经成为国内疫苗生产企业的普遍问题。
“毫不夸张地说,国内36家疫苗生产企业总的研发投入都无法与跨国疫苗"五大巨头"赛诺菲巴斯德、葛兰素、默克、诺华、辉瑞中的任何一家抗衡。”史力说。
并且,国内尚未有任何一家疫苗生产企业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认证。这样也就直接导致国内的疫苗生产企业不能进入国际社会的疫苗招标采购名单,更不能像跨国企业一样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展市场。
据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永林透露,该公司生产的乙脑疫苗正在申请认证,如果顺利通过,将成为国内第一个获得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的疫苗产品。
种种迹象表明,疫苗市场正处于一个发展与转型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未来10年内,国内企业如果解决不了新产品研发和产能问题,跨国公司就会占领中国市场,中国的疫苗生产企业就面临垮台的危险。”蒋仁生不无担心地说。(张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