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总院急诊科张伟主任透露,林医生是突发心脏病猝死。对林先生做身体检查后,并未发现他有任何基础病,而且身体一向很好。
那何会猝死?张伟表示,像林先生样35岁的年龄,不仅要面对家庭的压力,还要承受作为急诊科医生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如果这压力长期积累超出人体所能承受范围,就容易出现心脏骤停、心肌梗塞等猝死的意外,就是所谓的“过劳死”。
张伟认为,抢救来不及还有另一关键因素意外发生时,在场的人没有进行有效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林先生送到医院时,已是意外发生后20分钟。目前医疗界对于意外事故强调三个环节:现场急救、120急救、医院抢救。意外发生后的10分钟,是现场急救的“白金时间”。
如果在场的人具备一些急救知识,就有可能先稳定林先生的生命,送到医院后也可以保证抢救的有效性。一旦错过了“白金时间”,部分的病人都抢救不过来。
急诊科的林医生“过劳死”让很的医生加关注自身的健康。事实上,很多一线的医务工作者都在超负荷工作。昨日,多位医生接受采访,讲述了他们的工作状态。
昨日,福州一家三甲医院不愿透露姓名的急诊科肖医生说,急诊科的医生随时都在和生命作斗争。
他透露,急诊科里的医生有不同分工,但上班时间基本分为二班倒、三班倒,一个班次有的要上12小时,有的要上24小时。一年下来,有2/3的时间在上夜班。在上夜班时,他们都要保持百分百警惕,随时等待抢救工作。因为随时都有病人送过来,所以整个晚上基本上不能睡觉;接诊的病人危重的,还要有体力快速跑,将病人送进手术室,上了手术台一站就是2-3个小时。
“不仅体力消耗大,几个小时的高度紧张状态,脑力消耗更大,有时候下了手术台整个脑袋就是嗡嗡响,但还是得强迫自己保持清醒。”肖医生说,几年工作下来,急诊科医生都会有神经衰弱和“职业病”,“不上班的睡觉时间,一听到120的呼救声,就会自觉醒过来,老有幻觉自己是在手术室,准备做手术。”
除了工作忙,即使有休息时间,他们也闲不了。“虽然急诊科医生班次编排为上3天班休息2天,但由于急诊科医生要接诊不同意外的病人,对知识要求很全面,休息的时间,除了要到病房查房,还要看看医学专业书籍和上网查阅资料,没有一天能真正放松自己。”
肖医生说,这样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休息和调节,任何一个人随时都有可能垮掉。
“早上坐到门诊椅子上,一直坐到所有患者离开。”一家省级医院的一知名儿科医生说,他一周三次的门诊都处于患者的“包围圈”中。几乎所有儿科医生都面临这种情况,不少患者也在赶时间,一直催“快点快点”,医生在门诊中往往连上厕所、喝水的时间都挤不出来。“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全家都很重视。儿科医生们风险比较高,神经自然绷得紧。”该医生说。
此外,由于很多医院儿科都萎缩了,很多患者集中到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加上目前儿科医生缺口不小,更是加大了儿科医生们的压力,经常每个医生一个早上的门诊量就有四五十个。
“常常一个星期上7天班。”该医生说,“由于患者很多,周末上班变得正常。”作为一名儿科主任医生,每天上午7点半就要到病房进行巡视,查看患者的具体情况,门诊结束后,中午来得及吃顿饭算好的,马上就得到病房去,因为那里还有很多入院的患者在等候医生。医生们的下班时间也是“浮动”的,每次上午的门诊都要延迟到12点半以后,甚至超过下午1点。晚上下班前,还得到病房查房,没有问题才能离开。有的时候为了病情变化的患者,到半夜12点多甚至凌晨才能下班也是家常便饭。
昨日,不同医院的医务工作者都表示,医生的工作虽是超负荷高强度,但其看病救人的责任不能变,因此如何保障自己的生命健康很关键。
一位医生表示,医生的工作时间长,因此要利用休息的时间,做些运动或参加一些愉悦的活动来放松自己,每年还要定期做一些针对性的健康体检,如心电图、拍胸片、B超、生化常规检查等。
而对于医生工作时间长休息少的局面,几位医生都表示,应该制定医生”强制休息”这样的政策,使医务工作者的健康更有保障。(东南快报 记者 黄淑平 韩燕丽)(责任编辑:董海扬)